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企业周刊:“黄宏生事件”警醒企业敬畏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09:3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事件回放

  11月30日晚,黄宏生被香港廉署传讯,与其一同被传讯的还有创维数码的另外9名管理人员,其中包括3名执行董事、1名财务总监、1名前董事等。据悉,此次传讯原因是怀疑他们涉嫌造假账及挪用公司资金。香港廉署还搜查了创维数码的办公地点。该行动被香港廉署戏剧性的命名为“虎山行”。这是10年来中国家电业最具爆炸性的事件。

  12月1日下午5时,创维数码在深圳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创维数码排出了强大的“危机公关”阵容:7位创维数码董事从香港赶来,其中,包括之前被香港廉署传讯的4人。

  在新闻发布会上,“披挂上阵”的创维数码中国区董事兼总裁张学斌直言,创维集团高层集体亮相,就是要表明创维集团的一切经营生产活动正常。他对目前的形势发表了三点声明:1.尊重香港联交所的执法程序和调查结论;2.创维是一家公众股份有限公司,即大股东拥有一定的权益,同时这家公司也为全体员工所有,为深圳所有,为国家所有,希望社会各界对于创维对社会的重大贡献给予公正评价;3.创维数码只是创维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应与整个创维集团加以区别。创维的主体在内地,生产、科研、管理、销售中心均在深圳和东莞,提醒媒体宣传不要造成对内地企业的误解和伤害。

  12月2日中午,香港廉政公署又发布了一则新的消息,称在对黄氏兄弟提堂之后,法院决定将此事押后至明年3月2日再审。此外,他们还被获准各以现金100万港元保释。不过,二人要交出所有旅游证件,同时不准离开香港和骚扰控方证人。

  按香港廉政公署发布的消息,廉署对黄氏兄弟目前的指控是涉嫌盗取公司资金。按香港廉政公署的说法,黄氏兄弟二人涉嫌于2000年11月至去年4月期间,与另一名人士串谋盗取了9张从“创维”的银行户口签发的支票,涉款总金额为4837万多港元。廉署是在接到有人举报之后才对创维展开调查的,目前仍有其他的问题在调查之中。危机公关发挥积极效果

  “黄宏生事件”发生后,创维高管及其包括品牌部在内的多个部门进入高速运转状态,一系列危机公关应对措施陆续推出:12月1日下午5时,创维在深圳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后,各种“力挺创维”的信息从创维接连传出,先是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永乐董事长陈晓、大中董事长张大中等家电连锁四巨头分别向创维领导人表示将继续支持创维,后有北京松下、彩虹、三星、LG-飞利浦、赛格日立、汤姆逊(福地)、永新、华飞等八大彩管厂的力挺,12月3日又有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民生银行深圳分行、深圳发展银行在内的7家银行代表齐聚创维总部以示支持。

  在中国民营家电企业的发展史上,一个企业遇到危机时,大多数的情况都是墙倒众人推,不仅债主上门,经销商背叛,而且其维修商也作鸟兽散,出现这种情况的前有爱多、乐华,后有金正,但是此次创维却是个例外。在创维黄宏生案件发生之后,各层面人士纷纷伸出援手,很多上下游中小合作伙伴也纷纷致电或致函创维表示继续合作的愿望。

  有人说,此次这么多各层人士纷纷出面表示支持创维,是创维危机公关取得的一个积极成果。而这种成果的取得与创维近年良好的市场业绩密不可分。

  12月5日,创维在京召开新闻通报会,创维品牌部负责人就前阶段事件进展情况向北京媒体记者进行沟通。这次记者沟通会,创维表明一个主题———“黄宏生事件”不能左右创维大局。

  创维方面得出这样的判断基于的理由是:首先,作为上市公司的创维数码只是停留在资本业务运作层面,实际上真正的主营业务都在内地,而这个经营运作实体是具有完整、独立的运作架构和财务体系的,所以即使上市公司因事件受到牵连也不会直接影响到其下属企业的具体经营运作。

  第二,创维经过最近几年营运,财务结构已得到巨大的改善。创维历年都保持非常可观的现金流,其每年都取得了正向的现金流入,为其稳健的财务结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创维最近几年的业绩一直保持高速成长,因此,黄宏生事件的影响只是暂时的。

  第四,作为一家公众上市公司,黄宏生虽是创维的最大股东,黄是否参与管理,与股权的结构是可以分开的,这足以保证创维可以维持健康的发展势头。现在黄所持创维数码39%的股份已是被稀释后的股份比例,更重要的是,黄本人实际上早在2001年已经逐步放手创维集团核心产业———彩电业务之日常经营管理,而将此项工作交给了手下的职业经理人打理;而他自己更多的是站在创维数码控股和创维集团这一更高层面,进行战略和投融资领域的把舵。

  “不论‘黄宏生事件’如何演绎,都不会对创维集团产生决定性之影响,更不可能左右创维发展的大局。”这似乎是创维希望透过媒体传达的一个主要观点。

  链接:影响——引发民企股在港全线下跌

  尽管创维数码一直处于停牌状态,但在港上市的多只中国内地民企股却难逃“厄运”,12月1日出现“条件反射式”下跌。其中,超大农业(0682)下跌5.3%,大成生化(0809)下跌4.2%,科龙(0921)下跌3.6%,浙江玻璃(0739)下跌2.0%。

  近几年来,民企在港“事故”连连。翻开过去两年的历史:欧亚农业上市两年后被揭发伪造财务数据,其上市后的业绩亦受到质疑,主席杨斌入狱,至今音讯全无。其后上海地产(0067,已停牌)的大股东周正毅亦涉嫌骗取银行贷款而被捕。今年年中,远东生物制药(0399,已停牌)大股东亦涉嫌在内地因税务问题而遭调查,远东生物现已遭债权人申请清盘。这次创维事件再次引发对内地民企股的关注。

  链接:声音——任何投资者都必须守法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表示,创维事件再次显示香港是法制社会,对任何涉嫌违反法例的罪行,各执法机构都有责任去打击。他强调,任何地方的投资者,都必须遵守同一法例,这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地方。

  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副主席郑慕智说,本港监管规则已具“阻吓力”,希望透过加强董事培训,提高本港上市公司的管治水平,但任何规则亦不能解决个人诚信问题。

  香港交易所主席李业广认为,全世界上市公司的出事原因,大都离不开账目问题。以往民企出事,也多是由于企业的账目出问题所致,所以中介人的工作素质和操守是相当重要的。不能轻视信任度

  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清议认为,将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黄宏生一干人等受香港廉政公署传讯调查,与其内地控股股东创维集团迫不及待地对外声明公司业绩良好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不难看出内地公司责任意识存在严重轻视信任度的倾向。按照创维集团声明的逻辑,似乎只要公司业绩良好,即使出现会计丑闻和高管贪污、诈骗及挪用公司资金,也不会损害股东利益。

  创维数码2003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额按年增长15%,利润增长幅度高达60%。就成长性而言,这似乎无懈可击。但是,所谓造假账,意味着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有虚假记载并显失公允;所谓高管涉嫌贪污、诈骗及挪用公司资金,意味着高管违反受托人责任,践踏法律,以权谋私,以至于公司治理形同虚设。所有这些,都足以导致信任度低下。至于信任度低下是否损害股东利益,答案恐怕与创维集团的说法恰好相反———不仅高管贪污或挪用的公司资金归股东所有,其发生本身就表示股东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不获信任的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必将导致广大中小股东伴随股票市场价格的下跌而蒙受利益上的重大损失。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

  上海证券报有文章指出:出问题的不仅仅是内地企业,问题企业到处都有。美国在“安然”和“世通”事件之后,刮起了一阵针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风暴,出台了系列法律。虽然有些措施在后来被批评为有“矫枉过正”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成功企业背后往往都有一个成功的掌舵人,他往往敢想敢为、个性鲜明、办事果断,不过也往往独断专行。如果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企业领导人不从内心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那就会有大风险。要对规则保持敬畏

  经济观察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时,通常都会在会计制度、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按照上市地的监管规则进行规范,但对规则往往缺乏真正的敬畏。

  在商业世界中,漠视规则必然付出代价,必然会在股票价格或未来融资成本上体现出来。即便是对那些被普遍认为不合理的规则的漠视也不例外,譬如对于国内要求公司注册资金有值得商榷之处,但迄今已有多位知名企业家都因虚报注册资金获罪。

  所以,无论从防止危机发生,或者从解决危机的角度来看,我们都必须保持对规则足够的敬畏。对内地加强监管有借鉴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钱启敏:内地和香港股市在监管上的区别有二:一是香港市场是依法治市,而内地市场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处罚也没有真正落实到违规者个人;二是香港市场有良好的执法水平和执法环境,切实做到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而内地市场受制于各种因素,难以做到这一点,反过来影响了法规和监管的权威。

  上市公司的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很重要。我相信,创维肯定不会是最后一家。一旦监管力度加大,内地市场出现又一个“创维数码”、“远东生物”还是完全有可能的。

  要防止创维等事件的发生,一定要多管齐下,投资者应担负起投资和监督的双重职能,上市公司也要主动接受监管;同时可考虑增加监管部门的执法权利,发现一个就查处一个,出了问题就要重罚,罚得他倾家荡产。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