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被困七日竟然生还 三矿工解读存活奇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09:55 北京青年报
被困七日竟然生还三矿工解读存活奇迹(图)
  三名生还矿工在医院接受治疗现在说起那段经历心情已轻松了许多事发现场示意图

  阜新一煤矿透水 三矿工被困 七日生还

  “11·28”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艾友村六矿透水事故中,被困井下的4名矿工有3名矿工获救,而且都毫发未损。在井下与外界隔绝了150多个小时,靠着吃煤渣、木头皮、喝矿井水,3名矿工竟奇迹般毫发无损地活了下来!

  获救矿工身处巷道内唯一高地

  救援工作持续了近7天,被困的4名矿工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救援指挥部没有放弃,继续不停地用三台水泵在主矿井和排风井处抽水。12月5日凌晨1点45分,当3名矿工所处巷道内的水不到2米深时,救援人员开始进入巷道进行搜索。

  艾友村六矿副矿长黄久志、班长刘华清进入巷道时,时针正指向12月5日凌晨1点49分,3名矿工所处巷道内水深约1.4米,两人沿着巷道向前走,当走到主井南翼下山工作面距下坡点43米处时,忽然听到前面有人在说话,两人大喊:“前面有人吗?”“有!我们在这儿呢!”激动的声音明显有些颤抖。于是,黄久志大声对井上喊:“下面的人还活着,赶紧救人!”听到喊声,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煤管局的王福来和孙景文立即进入巷道,4个人有的背,有的用被子抬将3名被困矿工运到井上。与此同时,指挥部人员迅速与阜新市中心医院联系抢救。据记者了解,3名矿工当时正背靠背坐在一处高地上,而该矿的巷道内只有此处一个高地。

  没有极好的肝脏功能活不到现在

  据阜新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吕英姿介绍,3名矿工目前神志清醒,血压正常,肺部没有明显改变,只有轻微的低钾和低氯,处于脱水状态。为了预防电解质紊乱,他们对3名矿工进行了补液、抗炎、吸氧等治疗。

  阜新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曲广告诉记者:“他们3个人的肝脏功能都极好,所以吃煤渣、木头皮、喝矿井水,都没有出现问题。”

  从事医疗工作十几年的吕英姿主任告诉记者,她从没听说过有人在井下这么长时间还能活着。曲广副院长说,当时接到电话后,他们立即准备了心脏抢救仪器,没想到人被抬到病房时,他们一看竟然什么事都没有,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3个人背靠背取暖”

  在阜新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3名矿工李学志、杜庆江、程福双的床头病卡上都写着“脱水”。仍然抑制不住惊喜的45岁被困矿工李学志告诉记者:“发生透水时,我们3人是在巷道的最里头干活,听到有人大喊‘跑水了!快跑呀!’时,我们3人也一起向巷道口跑,可是等我们跑到巷道口时,水已经太深了,我们无法出去了。”

  可能是太累了,李学志闭着双眼接着说:“我现在就是觉得浑身没劲,特别疲劳,但我睡不着……当时一看出不去了,我们3人又往回跑。你可能不知道,巷道里有低有高,我们就往高处跑,当时,我和小杜的衣服都湿透了,身上很冷。”“你们下井时没穿棉衣吗?”记者问,“我们下井时是穿棉衣的,但干活时,穿棉衣不方便,就把棉衣放在一边了,水来了,我们哪还顾得上找棉衣呀?”说到这儿,李学志嘿嘿一笑又说:“我们来到一个较高的地方停下来,3个人打着冷战相互背靠背取暖,后来湿衣服都让身体给烘干了。”

  李学志对记者说:“我们手里有一块手表和一盏灯,我们就看着表数天。刚开始时,我看见水不见退,心里没底了,等到第二天,水位开始往下降了,这说明上边的人在救援,我们有希望了。我们想不能干坐着,不能松懈了,要保持精力集中。3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天南地北地‘扯’起来,这些天就一直这样‘扯’,不怕你笑话,这些天说了些啥现在都想不起来了。”

  “我们就想到哪说哪,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获救时,我们正在唠嗑,忽然听到有人在巷道内大喊:‘里面有人吗?’我们当时真是激动死了,一齐大声喊:‘有,我们在这儿呢!’喊完这话,好像一下子整个人都不听使唤了。”

  “我们得活着等人来救我们”

  “这么多天,你们在井下没吃没喝的,怎么活的?”“没有水?不是有矿井水吗。那时,我们一点选择余地都没有,不喝你就得死!”“到了第三天,饿得真是别提多难受了,我就随手捡起一块煤渣放到嘴里,一股涩涩的味道真是难以下咽,但我们不能等死!”李学志说到这儿表情严肃起来:“在井下,我们三个人互相鼓励着,说着家常,不知咋的,我还想起了以前有过对不住人的地方。我吃了一块煤渣后,又喝了一口矿井水,还让他们俩也吃,小杜吃了一块,可老程说什么也不吃。第四天,我们想,光吃煤渣也不是个事,找点别的吧,小杜找到一块木头,我们就把上面的皮给扒下来吃了。你问我是什么味?没什么味,就觉得饿了得吃东西,我们得活着等外边的人来救我们。”

  事后,消化内科的李护士长对记者说,3个人的心态都很好,而且数李学志的心态最好。刚送来时,3个人的血管都是瘪瘪的,已经严重脱水了。

  “天天数着水位的痕迹”

  记者问李学志:“你们知道水有多深吗?”李学志没睁眼,笑着回答说:“不知道水有多深,但是我们每天都看水位

  下降了没有。我们数着水位的痕迹,那水位就牵动着我们的心。第一天,水位没有动;第二天,水位下降了!我们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第三天,水位还在下降。可是后来有一天,水位忽然又不动了,我们3个人的心又悬了起来……”

  “后来水位又在不断地下降,我们坚信生还的希望是有的。我们饿了就吃煤渣、木头皮,渴了就喝矿井水,3个人互相鼓励着说,我们要活着出去,家人还在等着我们呢,孩子还没有成人,老人还需要我们去照顾。”

  “当知道他们还活着时,我们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说什么好,真是用话表达不了。”在病房门口,几位家属边说边不停地抹眼泪。李护士长告诉记者,几位家属赶到医院,见到他们的亲人活得好好的,还没有说话,就都哭了。

  说7天说的是未尽的责任

  3名矿工中年龄最大的46岁杜庆江告诉记者,本应该11月29日下班,他们家就与亲家商量女儿的婚期。“万一我死了,就让她们母子三人继续好好活着吧,我就管不了女儿的婚事了。”这是3个人刚刚逃到巷道高处时,杜庆江说的话。

  “我们3个人里边,只有杜大哥的情绪最低落。”这边杜庆江的话音还没有落,李学志就把话给捡起来了:“不过,当我们在绝境中求生时,这也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得想着活着出去给出嫁的女儿定个好日子。”

  李学志说:“发生透水后,当我们3个人跑到主井那儿时,只听见人们的大喊声和瘆人的水流声。我们坐下来,眼见着井下这么多水,出不去可怎么办呢?想到这儿,我突然想起,这个月(11月)30日是我87岁老父亲的生日,我难过极了,我就对他们俩说,我父亲的生日我都不能回去给他老人家过了,我真的是很后悔呀。”

  “后来,我还想我还有一个正上大学的孩子,如果我就这样死了,怎么能行?不行!我要活下去……我们就这样谈着各自的家人,自己的责任……”就这样,当过多年矿工,有着丰富经验的李学志,成了3名被困矿工的中心。

  家中是独生子的程福双,一想到被困井下的150小时,仍不寒而栗。他对记者说:“我现在都不敢回忆那些天所发生的事。我妈就我一个孩子,父亲早已不在了,我妈妈就我这一个亲人啦,如果再失去我,她老人家可怎么活呀?”说完这话,程福双的眼圈红了。在井下的150小时里,他们都各自唠起家庭的事,都有没有完成的事,怎么能走呢?所以他们就相互鼓励,减轻心理负担。

  “我如果不能孝敬我妈,为我妈养老送终,是不可原谅的,我一定要活着出去。所以在李大哥吃煤渣时,我就找了一些井下的木头,扒下木头皮放到嘴里吃,我想,只要我们能争取时间,延长生命,就能给外面的人多些救援的时间,那我们不就有希望了吗!”

  电视情节激励了自己

  被困时,他们一度非常绝望,突然程福双说:“我在上中学时,看过一个电视剧,剧中也说一个矿井透水了,8名矿工就在井下被困了,井上的人每天都在抽水,可井下的水太多了,一时没法抽净,8个人就找来煤渣吃,还有井下的坑木,渴了,就喝井下的水,他们硬是活了6天6夜等到人们将他们救上地面,他们能活,我们为什么不能活?”讲完了这个故事,3个人顿觉精神一振。在150多个小时内,3个人都没有睡觉,李学志告诉记者,不能睡觉,巷道内极冷,如果一睡觉,冻也会冻死的,那我们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这也是我们不停地互相说话的另一个原因。

  生存的空间就是压缩的空气

  3人中的小老弟程福双在记者的采访本上画,告诉记者可能是有人将其他矿的巷道给挖了,才发生了透水,“我们就在这个刚挖了60米长的巷道内,当时那里的水也灌了40多米了,剩下的不足20米长,就是这不足20米的空间救了我们的命。”

  “你们跑到一个死胡同里,那空气不是没有了吗?据说,井下还有毒气。”记者问。“这你就不懂了,原来是巷道内的空气,被突然涌进的大水挤到里边去了,也就是说,原来60米空间的空气被压缩到了20米的空间中,它就像压缩饼干一样,地方小,空气多。至于毒气,发生透水后,井下的毒气就是甲烷,它比空气重,往下沉,都沉到水里了,所以我们才没事。”程福双又说:“当我们跑到那时,身上的衣服都被水泡湿了,我的棉裤脱下来时,一拧全是水。还是李哥有经验,我们冻得直打哆嗦,他就让我们靠在一起取暖,后来,李哥还将一个废旧的玻璃丝风筒拆了当被子盖,我们这才觉得暖和一些。”

  生存的关键就是肮脏的井水

  李学志说:“我吃了拳头大的两块煤渣,现在就是觉得胃和肠子不好受。”

  阜新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曲广向记者说:“他们3人中数他吃得最多,现在他的肠道内还有煤渣,这一块一块的硬东西,就是煤渣。”李学志笑着对曲副院长说:“我不是惜命吗。”

  对于3名矿工的奇迹生还,消化内科主任石晓君将其归因于有水,“没有食物可以,但没有水他们不会活到现在,至于他们吃了煤渣、树皮等东西,人的体内是能适应的,人的自我代谢能力极强,适应能力也极强,人们的消化道能够适应在恶劣环境下所进的食物,它们完全可以将其再排出体外。他们清醒的自救意识、顽强的生存意志,也是能顽强生存的主观原因。”

  供稿/《辽沈晚报》

  文/蔡红鑫

  作者:蔡红鑫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