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票价:能让老百姓承受得起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15:49 人民网-华东新闻

  票价:能让老百姓承受得起吗

  “票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票价高了,其作用的发挥相对就小,对经济的影响也相对就小”

  尽管卓勇良反复强调,不要太过计较磁浮的建设成本,而要放眼长远,但是,一项交通设施的成本,最后还是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到票价上。票价,是众多受访的浙江人士都要涉及的话题,听下来,不少人激动不起来的主要原因,概出于此。

  今年10月,有媒体报道,德国工程巨头西门子的一位高层领导在柏林公开表示,西门子将继续参与上海磁浮铁路延长路线(即沪杭线)。他说,中国政府在兴建最初的路线(即目前的上海磁浮)时就已经表示,希望将这条磁浮铁路延伸至杭州。按照这位人士的说法,该线路的完整规划为200公里,那么其延伸线路(即上海到杭州的线路)则为170公里左右,其造价可能高达600亿元。

  记者曾采访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者,根据他们的匡算,沪杭建磁浮,如果按照每公里2亿元来算,170公里就需要340亿元,加上前期的一些费用,总的投资大约在400亿元左右。沪杭磁浮的票价定位在120元以内是比较合理的,“豪华大巴也得六七十元呢”。而乘火车虽然要便宜些,但不方便,还要等班次。他透露,沪杭磁浮如果建起来,可能就是半小时一班,而且其舒适度与航空座舱差不多。他说,磁浮的定位应该是商务旅游为主,这些乘客对时间和舒适度的要求更为在意,因此没有必要担心因票价限制客流的问题。

  他得到的信息是,上海磁浮线正式运营一年,已经实现了“双百万”,即安全运行100万公里、安全运送乘客100万人次。而且,如果不计设备折旧,收支基本持平。“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国外,高速轨道交通能够5年达到这个水平就不错了。”

  他也反复强调,城市轨道交通肯定是不能定位成商业化的,因为商业化与大众化是有矛盾的。从国外看,一般也都是政府“埋单”。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着社会功能,要赢利,那就要提高票价,这样一来,很多人就不坐了,那么地面交通就还是要堵,城市交通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观点与卓勇良有些相似,卓还说,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都是亏的,但账是算不清的,比如,地铁周围的地价上去了,这个效益就很惊人,“因此要算大账”。

  话虽这么说,但对于沪杭线而言,单程超过100元,在很多人看来,也不是一个便宜的价格。一位杭州媒体的记者说,他听到的说法是单程105元。他担心,这个价格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是不可能经常乘坐的,只适合“高端”人士。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一位学者说得很直接:如果是这个价格,他可能不会去坐,乘火车20多元,虽然慢一个多小时,但可以省80多元钱呢。他觉得,如果上磁浮,就要考虑到它能否起到替代的作用,也就是能否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两座城市的客流量,能否减轻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运输压力。“但很明显,这与旅客对票价的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如果到时候大家还是觉得乘火车或者汽车比较合算,那么结果会是怎样?”同时,他觉得沪杭如果建磁浮,还要考虑到长三角总体的轨道交通网,比如,上海到南京建什么?是否需要从杭州延伸到宁波?他认为,如果磁浮起不到交通动脉的作用,那么它就只是一条“景观带”。

  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也认为,票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票价高了,其作用相对就小,对杭州的影响也相对就小;而如果票价控制得好,情况就大不一样。

  利弊:会把更多企业引到上海吗

  “沪杭建磁浮,对外资更大规模进入、对浙江的民营企业转型,是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说到磁浮对杭州、对浙江的影响,大家的意见似乎并不统一,有些观点甚至正好相左。

  浙江省委党校校务委员、教育长盛世豪认为,近几年,浙江省提出接轨上海战略,沪杭建磁浮,显然会推动这一战略。前些年,浙江很多企业把自己的总部搬到上海,因为上海的国际化程度要比杭州高。如果沪杭建了磁浮,相信很多企业就用不着把总部搬到上海了,因为在杭州就可以利用到上海的诸多资源。同时,很多跨国公司原来都选择在上海建自己的研发中心或销售总部,如果沪杭通了磁浮,那么,其中一些企业可能就会选择到杭州来,因为在生活环境等方面,杭州优势更大。同时,对于浙江的企业来说,他们与上海的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的合作机会也增加了,这对于浙江产业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利的。

  然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的观点不同,他担心的是,恰恰因为有了沪杭磁浮,浙江企业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因为相对于杭州而言,上海在很多方面,尤其是作为生产要素的金融和人才方面,优势更大。这样,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把自己的营销总部或研发中心搬到上海,而把一般的制造放在浙江。“因此,浙江必须及早看到这一点,加快培育金融、人才等要素市场。”

  不过,在他看来,沪杭建磁浮,好处也是很明显的。“现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快,江苏、浙江都提出要接轨上海。但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长三角的重心有点北移,也就是说,苏锡常一线总体上比杭嘉湖一带发展得要好些。外资也似乎更看好苏南。有人总结,外资进入中国,第一轮高潮是在珠三角,第二轮高潮是在长三角的北翼,也就是苏南地区。传统的苏南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转型。那么,第三轮高潮会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可能就是长三角的南翼。沪杭如果建磁浮,可能会有利于这一趋势的形成。这对于浙江的民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浙江的民营企业都在努力实现产业的调整、管理的创新、运行机制的转型,外资加速向长三角南翼集中,就会推动浙江民营企业的转型,在‘洋民营经济’与‘土民营经济’的碰撞与融合中,浙江的经济也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格局。”

  杭州市计委一位人士认为,磁浮的影响是“点对点”的,对沿线的影响未必很大。

  关于旅游,观点似乎较为一致:沪杭如果通磁浮,到杭旅客肯定会大幅增加,杭州作为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会进一步凸现。

  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沪杭之间建了磁浮,游客平均停留的时间可能就短了,那么作为旅游天堂的杭州,旅游收入是否反而会受到影响呢?卓勇良认为,这确有可能,但是,客流量大了,其他方面的消费可以带动起来。“而且,杭州的宾馆饭店可以少盖很多了,这恰恰是资源的优化配置。”

  也有人担心,沪杭一旦通了磁浮,浦东机场可能就成为第二个萧山机场了。浙江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立成觉得,这样看问题“就太窄了”,因为从总体看,大家的优势可以互相利用,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大家的合力就更强了。不过大部分受访者也觉得,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因为大家选择的余地更大了。

  不过,盛世豪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原来的沪杭高速公路规划没有考虑到磁浮的因素,现在应当作些调整。“浙江本来土地就紧张,如果建磁浮,有些高速公路可能就用不着建了。”这个观点与卓勇良不谋而合。

  影响:会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吗“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还有很多交通以外的障碍需要克服。应该更多关注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接轨,而不必把一条磁浮线看得太重”

  在此之前,记者曾采访过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他一直呼吁加快长三角区域轨道交通建设。当被问及“沪杭建磁浮与长三角的轨道交通网的规划是否冲突”时,他的回答是“不会有什么影响”,关键是车站要建在一起,乘客能够方便地换乘。也就是说,磁浮与轮轨纳入同一个交通网络,一并规划。“在国外,汽车和火车都可以在同一个站台换乘,磁浮与轮轨又有什么难的呢?技术上没有什么问题,两者并不排斥。”

  近些年,人们在讨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时,总会说到交通统一规划的问题,这被认为是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事实上,交通的接轨确实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盛世豪乐观地认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战略,已经通过桥和路的建设与规划,得到了很好的实施。“今后,沪杭的高速通道建起来了,杭州湾上的几座桥通了,那么长三角的南翼就基本连为一体了,至少是交通方面。这样一来,环杭州湾地区的城市带,将出现一种新的发展格局,原来那种‘点’的状态,可能会发展为‘带’和‘片’。”

  不过,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受访专家反问:“有了磁浮,经济真的就一体化了吗?”

  葛立成也认为,不要过高估计一条磁浮线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他说,关于沪杭磁浮,只要投入和收益能够算得过来就行,没有什么好多议论的。但因为有了一条磁浮,就形成了“同城效应”,恐怕为时过早。不会因为两座城市的时距小了,就一体化了。

  “应该更多关注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接轨,而不必把一条磁浮线看得太重。”

  他觉得,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还有很多交通以外的障碍需要克服。相对于交通而言,很多障碍可能更难克服。而且,有一种习惯性思维,让葛立成觉得如鲠在喉,那就是,一些人的眼光总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都在考虑别处的一项工程对自己有什么不利影响。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动工的时候,有人就在议论杭州是不是要被“边缘化”了。现在,又有人在探讨沪杭建磁浮对宁波有什么影响。“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需要变一变了。大家互相之间看得比较多,也比较敏感,竞争得也比较厉害。实际上应该着眼于整个区域。应该看到,无论桥或路建在哪里,对于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都是有利的,都是一件好事。大家眼睛要向外看,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本报记者 汪晓东《华东新闻》 (2004年12月08日 第九版)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