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时评:鲜奶之争具有标本价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8日21:02 新桂网 | ||||||||
据《新京报》12月7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引起业界的关注:12月6日,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西安等7省市的奶协负责人在北京碰头开鲜奶研讨会“抢救鲜奶”。他们将起草一份联合宣言给国家质检总局与农业部,希望《通则》中“凡是加工过的鲜奶不得再叫鲜奶”的新规定能被修改。 “鲜奶”之争的焦点在于,刚挤出来的牛、羊奶是不适合食用的,而加工过的鲜奶能
如果质检总局能够在制定《通则》之时,多听听生产企业或者奶业协会的意见,双方能够在“鲜奶”概念认知上达成一致,那么可能不会出现争议;如果国家质检总局在制定这一政策之时,能够对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也许这些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争议就不会出现。但是,这些假设如今只能停留在理想的层面。现实的问题是,这种争议必须获得相应的关注和重视,甚至于要对其作出必要的回应或修改政策。可是,这样一来,必然削弱了政府部门的执政效率,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不容否认,这样的问题在其他各地和行业领域同样存在:一项制度出台不久就因备受争议而草草收场;一项新规还未实施就因重重阻力而卡壳……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一项不科学的制度的出台将影响或伤害政府部门的执政能力,而节约政策的制定成本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禁鲜令”遭遇炮轰具有标本价值,值得政策制定者学习借鉴。 (刘利军) 作者:刘利军 (来源: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