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深得群众信赖的组工干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8:00 天津日报

  ——记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王光会

  编者按

  中共中央组织部最近做出决定,授予新疆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党委组织干事艾买尔·依明等8名同志“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称号,追授西藏那曲地区班戈县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祁爱群“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称号。号召全国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要深入开展向优秀组工干部学习的活动。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播报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我市蓟县城关镇组织干部王光会被授予“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称号。现将王光会同志的主要事迹刊发。

  果东村、果西村位于蓟县城关镇的最北边,是两个深山区村。161户人家,零星散落在28条沟29道梁中。随着路修通了,农家乐旅游项目已经起步,两个村的文明富裕又步入了新的起点。往年很少有外人来的偏僻山村,“十一黄金周”,迎来了一批批城市游客。当村民向游客介绍村里的发展变化时,总是感激地说:还是共产党好啊!是共产党派来好干部帮我们通了路,用上了水,还为我们办了那么多实事、好事……他们提到的这位好干部,就是蓟县城关镇组织干事王光会。

  在王光会看来,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要真正做到让党满意、让人民满意,树立起公道正派的形象,就必须紧密围绕实现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温暖和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帮村民解决用水难问题

  1996年,为了把党的富民政策和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到农村基层,按照市委和县委的要求,镇里实行机关干部包村。别人包一个村,王光会却主动请缨包了在全镇最偏远的果园东和果园西两个深山区村,这一包就是8年。多年前,果园东村和果园西村,吃水是一个大问题,要靠人背驴驮,运来一桶水要走上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山路。遇到干旱之年,不仅没有好收成,连吃水都困难。王光会进村后听到乡亲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别的你先别说,把吃水问题解决了我们就信你”。面对乡亲们的渴望,他只有一句话:大伙儿就看我的!他按照镇党委的要求,召集两个村的干部,研究制定解决吃水问题的方案。近半年时间,他不分白天黑夜往返于两个村和县城之间,求得多方援助。每次往返都要步行十几公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可以说是跑肿了脚板、磨破了嘴皮。施工现场,他和村干部既指挥调度,又带头干,哪里最苦、最累、最险,就出现在哪。往山上搭运输水管儿,由于山势陡峭,山路崎岖,只能靠山上绳子拽、山下人力托,稍不留神,铁管横向滚摆,就可能出现伤亡事故。他一方面抱紧铁管往上托,一方面提醒大伙儿注意安全,把一千多根铁管一节一节运到了山上。他和村干部的行动,深深感染了两个村的群众,大家竞相出力,不计报酬。就这样,硬是在村无财力的情况下,在各方面有力支持下,打了两口300米的深井,架设了10000米的上山引水管道,修建了3个分水点和150个小水窖,把清凉甘甜的井水送到了家家户户。通水那天,两个村的161户群众按捺不住激动兴奋的心情,奔走相告,燃起了喜庆的鞭炮。看着汩汩流出的井水,憨厚的山里人含着眼泪激动地说:“是共产党派来的好干部,帮我们解决了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

  让山货卖出了好价钱

  自古都说靠山吃山,可这两个闭塞的深山村,却守着大山不能富裕。这事一时成了王光会的心病,一有时间,他就翻阅各种资料,搜集致富信息,走访专业人员,请教山村致富门道。走家串户传播致富经、启发致富思路,鼓动大伙儿引进新品种、运用新技术增加经济收入。面对他的热情引导,部分果农却提出:“你说的那些新鲜招儿好是好,可眼前最急的是把柿子销出去。”当时,正是柿子下树待销的时节,两个村的柿子如不及时出售,群众全年的主要收入就要泡汤。王光会当即带领两个村的干部连夜下山,到津围路口,打着销售柿子的招牌,招揽采购车辆,连续半个月昼夜守候在那儿,两个村150万斤柿子不仅全部售出,而且每斤售价还提高了0.4元钱,人均增收120元。之后,他趁热打铁,组织果农学习科技知识,大面积进行老果树嫁接改造,并栽植优质板栗4000株。40个农户家的缓坡地适合种植蔬菜,他就到县镇瓜菜站请来农艺师,分析市场行情,手把手传授栽培技术,打消群众疑虑,实现当年投资当年见效。这两个村的山野纯天然绿色蔬菜,由于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丰富,一下子就成了市场的抢手货,销售价格比一般蔬菜要高出50%。为了发挥山村野生酸枣树多的资源优势,嫁接市场行情好、成本小、价格高的蓟州脆枣,他和两个村的干部一道,在各个山梁山坳间勘察野生酸枣树资源。一次,由于连续爬山,过度疲劳,一不小心,重重摔在岩石上,当时就站不起来了。经简单治疗,他咬牙坚持到勘察结束。从此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每到阴天下雨,天气变冷,腰部都会隐隐作痛。为加快推广进度,他和村干部先动员一户果农带头示范嫁接,第二年,这户果农收入就近2万多元,建起了新瓦房。消息传开,两个村的群众争着搞嫁接。两年时间,先后用野生酸枣嫁接蓟州脆枣70000多株,仅此一项,群众就人均增收2000多元。大伙儿的收入多了,对王光会也更加服气了。

  把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路就是希望。王光会所包的两个村,受大山的困扰,祖祖辈辈都在盼望能有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因为没有路,上好的果品卖不上好价钱、帅气的小伙儿娶不上媳妇。也是因为没有路,群众致富底气不足、胆不壮。看着王光会给大伙儿办了件件实事,一些群众找到他,希望领着大伙儿修通一条出山的路。群众的希望就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责任,王光会也深知这份责任的分量。他暗下决心,就是再苦再难,也不能让群众失望。为及时统一干部群众思想,他带着两个村的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县内村级公路建设先进村考察学习,回来后就制定了具体的修路方案。在当时的条件下,村里没有钱,他带头掏出自己的工资捐款,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出义务工。这个向恶劣自然条件宣战的惊人之举,在两个村的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在不靠外援的情况下,第一期5公里柏油路如期修成了。初战告捷,坚定了他和村里干部群众的信心。接着是第二期12公里柏油路修筑工程。他一方面向镇里领导汇报,争取各个方面支持,另一方面组织两个村干部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用义务工铺好路基。这件事很快引起县镇两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方的关注。县里把这条路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拨付专项资金300万元;镇里拿出100万元,作为资金保障。王光会带领两个村干部群众修路的奋斗精神随即传开,感动了各个方面,赢得了多方援助。驻蓟某部官兵来了,他们以人力物力的无私支援,表达爱民之心;县直单位的机关干部来了,他们挥汗如雨的劳动和捐资捐款,倾注一份献给衣食父母的情意;市委领导来了,边问候边劳动,带来了市委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深切关怀。施工的关键阶段,为了管好、用好施工费;他一方面让村民选出最信任的代表和村干部一起掌管施工费;另一方面昼夜不停地盯在施工现场,保证租赁来的施工设备满负荷运转。一连13天,王光会吃住在工地,身上的衣服沤馊了,顾不得替换,分分秒秒紧盯工程进度。一天夜里,在指挥挖掘机作业时,由于天黑看不清,一不小心被十几吨重的挖掘机扫到了山坡下,当时在场的人都傻了眼,以为他完了。可是过了一会儿,看到王光会顽强地爬了起来,上衣和裤子全撕破了,腰和腿都受了伤,在场的人把他送到农户家休息。他让老乡缝好了衣裤后,又连夜赶回施工现场指挥。转天早上,疲惫不堪的他趁着早饭时的一点空隙睡着了,当赶上山来检查施工进度的镇领导要向他了解情况时,被周围群众拦住,大伙儿心疼地说:“您就让他打个盹吧,他可是几夜没合眼了。”这条路从春干到夏,由夏干到秋,路修成了,圆了两个村祖祖辈辈的一个梦。为了这条路,对多病的老母,他不能床前尽孝;年幼的女儿生病住院,他没能送上父亲的关爱;家里的所有事都丢给了妻子。对于这些,王光会虽然有许多的歉疚,但他无怨无悔。

  把党的温暖送到党员和群众的心坎上

  在农村党建工作中,王光会深深体会到,他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干部群众,办什么事都必须真心面对群众,从灵魂深处为群众着想,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谋利益。所包两个村的161户人家,他把每家的大事小情都挂在心上,每个村有多少户,每家有多少人、多少果树,他心里都一清二楚,甚至连每个人的外号都能叫出来。不管谁找他办事都是有求必应、倾其所能,群众都把他当作自家人、贴心人。有位村民修水窖时受伤,生活不能自理,成了他常年的牵挂,生活上缺什么,他就送去什么,家里的果树什么时候剪枝、打药、嫁接,都不需要这户村民操半点心,他都一一安排妥当。每当提起这些事,这位村民总是热泪盈眶。村里修路时,计划把路通到每个农户的家门口。但有一位大嫂的家距主干道比较远,因过了铺油期,就没能实现。今年初,她找到王光会,试探着问,看能不能补修一下。他当即表态:放心吧,我和村里商量一下,这路一定给你修上。雨季过后,在镇领导支持下,通往大嫂家近1000米的水泥路通了,感动得大嫂一家人不知说什么好。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也不把他当外人,他们的心里话都愿意和他说。王光会的体会是,在包村中能够办成一些事,就是得益于与群众之间的这份深厚感情。

  在王光会看来,要真正让群众信服,还要一身正气,让群众感到党的干部是为老百姓主持公道的。8年来,他一边包村,一边分管着镇里35个村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发展新党员,坚持严把条件关、严格按程序办事,35个村先后发展的150名农民党员都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其中有31名进了村两委班子,有22名当选为村主任、3名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村级班子换届,他坚持从绝大多数群众的愿望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向理不向人,严格照章办事,用公道正派的具体表现赢得群众的信任,即便是个别难点村的“两委”选举,也能顺利完成。平时,乡亲们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都乐意找他出面调解,在他们眼里,王光会能主持公道。他经常提醒自己,组工干部就是要脑子绷紧弦,手脚管得严,嘴巴不能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心里上要拿得准、言行上要把得住,固守好廉洁这条不可逾越的防线,用日常的点点滴滴维护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