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奶“鲜”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9:01 解放日报

  仅仅一个“鲜”字,却在中国奶业界掀起轩然大波。

  记者昨天获悉,中国奶协已决定出面就“鲜奶”字样的使用与否,与国家相关部门直接对话。此前,各地奶协及生产厂家已对“鲜”字提出异议。

  本周一,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浙江、陕西、新疆等8省市奶业协会负责人
齐刷刷聚集北京,以联合会议的形式对《指南》发出置疑:牛奶与一般食品不同,目前世界各国都明令禁止没经有效杀菌的原料奶上市销售。如果《指南》不做修改,则意味着从明年10月起,市民熟悉的“鲜奶”将从中国市场消失。

  但是,国际市场上却有“鲜奶”在流通。原因何在?

  中国奶协加工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奶协副秘书长顾佳升告诉记者,国外用“ raw mi lk”指原料奶,用“freshmilk”指鲜奶。按照国际惯例,鲜奶指的就是巴氏杀菌奶。但《指南》中,却将原料奶 (raw mi lk)和鲜奶 (freshmilk)等同起来,显然错误。各地奶业专家纷纷驳斥《指南》的失误,“如果无法向消费者有效传递‘新鲜’概念,将导致许多牛奶企业放弃或减少生产新鲜的巴氏灭菌奶,而转向生产成本更低的常温奶或用奶粉生产的‘还原奶’;还有可能破坏我国奶牛养殖业,使农民蒙受损失。”

  “否定鲜奶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八十高龄的奶业泰斗骆承庠教授表示,“我国早在上世纪 30年代就将freshmilk引入,并翻译为‘鲜奶’沿用至今;因此从正确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意义上看,巴氏杀菌奶标示为‘鲜奶( freshmilk)’是合宜的。”试想一下,如果今后我国巴氏杀菌奶在包装上不能使用“鲜”(fresh)字,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又该如何描述?

  据悉,8省市奶协已形成一份“会议纪要”,目前正在8省市之间传递盖章,准备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要求修订对“鲜”的解释。

  针对部分奶协及牛奶生产厂家对“鲜”的质疑,作为《指南》的主要起草人、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郝煜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他个人将不参与这些讨论。他透露,近期国家有关部门将会发出通知,届时请各地“执行国家标准”。

  新闻背景

  今年 5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外颁布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从明年10月1日起实施。随后,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为解释《通则》,编写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并被指定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统一宣传教材。

  《指南》说,“新鲜(fresh)”一词用于食品标签或标示上,意指该食品是处于生的状态,并未经冷冻或任何形式的热处理或其他任何形式的防腐处理。因此只有从奶牛身上挤出后未经任何加工的牛奶才有资格叫“鲜奶”。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奶品都经过消毒或高温等加工处理,今后不得在包装上标示为“鲜奶”。本报记者刘颖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