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别滋生新的腐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09:16 生活报 | ||||||||
报载,北京市房山区某镇的车改工作已于近日完成:包括实职副处级干部每人每月1800元,非实职处级干部每人每月1300元,科长每人每月500元,科员、办事员每人每月200元。参与车改的干部中,大部分人认为合理,但也有一些科员因此感到心理不平衡,“同样都在一个部门,科员只能得到几百元的补助,连天天坐地铁、公交车都不一定够,更别说打车出门办公事了”。(见《京华时报》)
甭说那些科员心理不平衡,对于车改,笔者也一直如鲠在喉。 先拿科员的不平衡说吧,车补已经完全地等级化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刺激官本位的恶化。就“公事外出”而言,拎着包走东窜西的大多是办事员,处长科长自然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多,即便抬腿,也多与开会、应酬、赴宴有关。所以,从交通补贴这个意义上看,没理由让有实职的副处长一下子多出千儿八百的来。由此看来,有等级的车补,实际上已异化成职权的津贴,这跟加薪几无区别。 再看车改后的干部用车,更是花样繁多,有违初衷。优先竞拍旧公车也罢,掏腰包购新车也罢,在当前体制下,谁的私家车名符其“私”?由于权力的作用,干部的私家车有很多可以想见的途径解决油费等各种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如此改革,拆了东墙补西墙,最终肥了自家田。 当然,我们不应该否定公务车改革的良好动机,也相信各地都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操作、监督措施。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腐败的各种类型中,最令人担忧也最难根治的是制度性腐败(或称合法性腐败)。一个制度出来,如果能预见到或者暴露出腐败可能伴生的合法外衣,就要予以警惕。(生活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