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民间组织发展需要进一步制度松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14:55 北京青年报 | ||||||||
作者:潘洪其 对中国26万多个民间组织而言,昨天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民政部授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500多家民间组织“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荣誉称号。如此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对民间组织进行表彰,这在1949年以来尚属首次。
民政部首次出面对民间组织进行表彰,对民间组织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给予积极肯定,表明政府对民间组织的认识和评价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至少在十多年前,这样的情形恐怕还是人们不敢奢望的。从民政部领导介绍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间组织工作的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民间组织,支持和引导科、教、文、卫、体以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涌现的新型群众组织)看,政府对民间组织的发展方向是认可的,对民间组织的发展前景也是持乐观态度的。 民间组织又称“非政府组织”(英文简称NGO),是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之外的社会组织的总称。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定义,非政府组织是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组织,包括各种慈善机构、援助组织、环保组织、青少年团体、宗教团体、合作协会、经营者协会等等。从世界范围看,民间组织在各国的社会事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各种慈善和公益事业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和政府对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组织与控制,民间组织几乎不复存在。随着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社会发育渐趋成熟,民间组织的发展也初具规模,而且从近几年的态势看,民间组织还有着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但中国的民间组织从一开始就备受误解甚至歧视,有人总是担心,民间组织一旦“尾大不掉”,会削弱政府的职能和权威,会影响社会稳定。还有人据此主张,政府对民间组织要从严管理,对任何“风吹草动”都要抱以高度警惕。持这种看法的人其实是多虑了。须知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阵痛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社会利益不断重组与分配,政府为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这个时候,民间组织参与进来,通过协商、谈判、游说、听证、监督等理性化、程序化的活动,有效地分担起一定的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与普通公民之间充任中介角色,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其结果不但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反而将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使社会变得和谐有序,使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和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