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相深看:写写“墓志铭”能增加敬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1日16:3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曹林

  西安市26中学初二年级一班班主任耿小红老师,为学生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给自己写墓志铭”。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令人深思:有“此人一生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为中国的篮球事业奋斗终生”。

  可据《华商报》报道,耿老师此举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不少家长支持这一创举的同时,有家长认为“人还健在时谈死亡是一件很忌讳的事情”,让孩子写墓志铭很晦气;也有专家认为:死亡教育应放在思想道德教育课中进行,“墓志铭”作文这种方式欠妥,这可能让孩子对现实失去希望。

  (12月8日《华商报》)

  笔者是为耿老师“墓志铭”教育的创举拍案叫绝的!耿老师此举的初衷是为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思考人生的机会,让他们明确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而笔者以为,“墓志铭”教育已突破了单纯的学生反思,它唤醒了一个社会对墓志铭的集体记忆,触及到一个社会被遮蔽的敬畏感。

  墓志铭常常是对一个人一生功过是非忠奸善恶“不在场”的评价,比如说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35位的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的墓碑上刻着他的成果:π=3.141592653……秦桧墓上则永远铭刻着“奸臣”的印记。古人行事有着相当强的“墓志铭意识”:很介意自己死后别人、社会、历史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名节意识、道德感和责任理性就特别强———因为墓志铭让人们反省自我,而有自我反省才会有所敬畏,有所敬畏才会有羞耻感,有所敬畏才会有自尊、自爱,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可以说,墓志铭文化是传统“耻感文化”的一部分,知耻近乎勇,这种“耻感文化”支撑着传统温良的公共秩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伦理,敬畏身后评。

  如今人们对墓志铭的集体记忆越来越淡漠了,很少有人心中会有墓志铭的影子,会把墓志铭当回事儿———这个表象背后是传统“耻感文化”的失落,人们沉浸于工业社会和消费时代“乐感文化”的“无所畏惧”中。心中没有了“墓志铭”,也就没有了自我反省,也就无所畏惧,当一个社会中的人无所畏惧时,我们还能指望什么样的道德?

  一个人无所畏惧便会显出一种卑劣的无赖相和残忍相,会在光天化日下干任何恶事,欺负、迫害乃至残杀无辜的弱者,再神圣的东西也敢践踏,再美好的东西也敢毁坏,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因为无所畏惧,贪官向人民的血汗伸手时会毫不手软;因为无所畏惧,庸医谋财害命时会脸不红心不跳;因为无所畏惧,强盗的杀人,商人的欺诈,官员的霸道,富人的不仁,围观者的冷漠,路过者的冷血等等,都显得那么平常———而这一切正镶嵌在我们这个时代为人们所认可的价值体系还未建立的背景中。

  有这样的感觉,许多在西方运行得很好的理念和制度,一旦移植到我们社会中后,就会生出很多“恶”和“脏”的东西来,甚至一片溃烂———那些理念和制度在本土有着“敬畏传统”的约束,而漂洋过海后,因为我们无所敬畏,一切便失去了控制———比如说“利益最大化”,比如说“性解放”。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笔者为“墓志铭”教育的创举拍案叫绝———它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启蒙了大人,为传统“耻感文化”的复苏和回归开了一个头。

  (晓航/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