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海归”派打造职业“金钥匙”——上海职业见习计划吸引海外留学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2日14:08 新民晚报 | ||||||||
刚从墨尔本大学获得传媒通讯学士学位回国的陈小姐,会说英语、德语和法语3门外语,要求到罗门哈斯管理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参加职业见习,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历。公司有意向将她安排在财务中心的岗位上见习。 “海归”也爱见习,这是记者昨天从“就业在静安”见习、招聘活动中得悉的新鲜事。
职业见习对上海青年来说并不陌生。上海市劳动保障部门推出的这项计划,旨在帮助刚走出校门的青年人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素质。由于本市数百家职业见习基地都是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行业领头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如西门子公司、GE公司、德尔福汽车空调公司等,推出的岗位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此,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教下,学习技术,学习管理,结业后等于拿到了一把开启职业生涯的“金钥匙”。 静安区职介所的职业指导师薛彬告诉记者,像这样要求进大企业见习的“海归”,如今越来越多了。今年初,还有一位留美硕士进入罗门哈斯公司见习。有意思的是,这位留美硕士学的是管理,在美国时就想进这家从事精细化学品制造的跨国企业,但公司不接受没有工作经历的人,一位公司高管告诉他,不妨去上海的见习基地试试。于是,他立即飞回上海,找到公司所在地静安区的职介部门咨询。薛彬向他详细介绍了见习所需条件和程序,让他先到户口所在地崇明办理劳动手册,然后再来参加见习。半年后,这位留美硕士已经顺利结束了见习,如愿以偿被公司录用了。 事实上,上海的职业见习计划和德国的“双元制”、瑞典的见习补贴计划、美国的“职业展翅计划”都有相似之处,能够让只有理论知识的年轻人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 本报记者邵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