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未来两岸再不三通台湾经济将被边陲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10:23 中国台湾网 | ||||||||
中国台湾网12月13日消息 据台湾媒体报道,高雄大学应用经济系教授王凤生,对“立委”选后的岛内经济走向抱持悲观态度,他认为当局的某些心态、做法还不调整,迟早会发生政治遭“边缘化”、经济被“边陲化”的后果。 王凤生表示,观察台湾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就必须先了解过去,从台湾的经济史切入。50年代,台湾只有农产加工产业,当时台湾都没有任何轻重工业,但自1962年之后,岛
此时台湾经济正式进入激活发展的时代,“出口扩张”成为财经政策主流,1976年高雄加工出口区出现,造成城乡人口板块大移动,因劳力密集产业的需求,使得劳动人口向都市大量集中,造成台湾都市化现象,并也支持工业化发展,使得早期本土产业,谋求转型为基础工业或服务业方向发展,例如台塑及“国泰”。 直到进入1980年代,台湾经济开始迈向国际化,有能力输出少量货品至东南亚地区行销,台湾企业也以对外投资方式,取代传统代工,并累积资金转型为国际性企业集团。再加上当年财经政策的正确性,台湾选择发展信息、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配合工研院的成立,以及留美人才返台服务,并选择位于新竹的清华大学与交通大学两所岛内理工重点大学邻近地区,设置新竹科学园区,全面改写台湾经济发展的另一篇章。 王凤生强调,80年代的成功,也延续至90年代的战略思考,但不代表现在还能因循苟且。值得玩味的是,台湾进入“民主开放”之后,经济反而没有因“民主”所带来的市场机制更有效率,却演变为财阀式的“民主”,只重视短期获利,对台湾经济命脉出现严重警讯。 王凤生又说,从差异与核心、相对与速度及全球与在地三大策略中,两岸经济竞争,台湾都屈居弱势。大陆长江、珠江两大三角洲工业发展,一日千里,无论是核心、速度与在地等主轴非常明确清楚,但反观台湾却停滞不前。 尤其面对港澳地区与大陆合作的紧密的经贸合伙关系安排(CEPA),使得大陆成为区域内的政经领导地位,更对台湾造成不小压力。 他忧心未来两岸还不“三通”,台湾原先占有的核心产业利基将消失殆尽,中国联想集团已并购美国IBM就是一例,外资陆续退出,届时不是任何人在唱衰台湾,而是台湾经济被“边陲化”,台湾恐怕会逐渐消失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位置。(娟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