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留守孩子”:游走在亲情边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13:46 东南快报

  与同龄人相比,也许他们很富有,可以腰别高档手机,出没高悬着“未成年人禁止入内”警示牌的娱乐场所,进饭店张口就点上十几道菜……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可怜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甚至是远渡重洋去国外淘金。

  他们是一群远离亲情、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孩子”。在父母含辛茹苦地为他们积累血汗钱的时候,他们在父母目光不能及的地方孤独地成长着。只是,他们太稚嫩,父母亲还
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判断是非曲直,他们很可能误入歧途……

  柘荣县一名初二女生怀孕事件,引起了本报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悲剧 女生怀孕老师被拘

  2004年12月6日,星期一。早读铃声响过,福建省柘荣县第二中学的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唯有初二(2)班的教室里一片嘈杂声,几个调皮的学生探头探脑的,像在寻找什么。

  “怎么成了一窝没王的蜂?”校领导赶到该班查看,发现班主任魏某某没有到岗。

  “魏老师哪去了?”老师和学生互相打听。不一会儿,有人告诉校领导:魏某某涉嫌强奸,星期天下午被警方带走了,受害人是初二(1)班的女生小丽(化名)。

  大家这才注意到,初二(1)班的小丽也没有到校。校园顿时炸开了锅。

  霎时,各种传闻在小小的柘荣县城传得沸沸扬扬:

  小丽开始以为自己肚子里长了一个瘤,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发现是个胎儿……

  小丽多次打胎未成功,无奈之下报了案……

  小丽的母亲知道女儿怀孕后,一气之下报了案……

  其实,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报警已经不值得深究,事实是魏某某因涉嫌强奸被柘荣警方刑拘。校方、教育局、警方都称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记者了解到,除了小丽指认魏对其实施性侵犯外,魏某某在警方初次讯问时也承认自己和小丽发生过多次性关系。但几天后,魏某某翻供了,不承认自己和小丽有任何关系。目前,当地警方已把案件的有关物证提交省公安厅鉴定。伤痛不仅仅是两个家庭

  魏某某被拘留事件在柘荣掀起了轩然大波,而当事人的家庭无疑是风暴的中心。

  据柘荣二中领导介绍,魏某某出生于1969年,原在农村任教,1998年调入柘荣二中,平时没什么特殊之处。他任初二(2)班的班主任,同时担任初二(1)班和(2)班的数学老师。

  “魏老师待学生如何?”魏某某授课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七嘴八舌地对记者说开了。

  “魏老师爱打学生的脖子!”

  “魏老师爱摸女生的手!”

  “魏老师老把小丽留下来辅导……”

  据了解,魏某某的妻子也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她正休产假,孩子还没满月。获悉丈夫被刑事拘留,而且是因涉嫌强奸被拘,身体虚弱的她身心俱痛。听说她要自杀,学校派工会女工委员会的委员去陪护。

  而小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呢?她的同班同学把记者领到教室最后一排的墙角说:“小丽就坐在这里。她才14周岁,但发育得很好,同学和老师估计她身高约1.70米。”

  魏某某被拘后,小丽也不见了踪影。二中副校长袁菘说,校方曾找到小丽家,但“铁将军”把门。柘荣县教育局副局长袁嘉希说,出了这种事,小丽及其父母亲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他和袁菘一样,对小丽的未来表示担忧。

  在听到消息的当日,二中和教育局都针对此案召开了专题会议。二中一名老师对记者说,事件“打了柘荣县所有老师一记耳光”。剖析“留守孩子”监护缺位

  据介绍,魏某某第一次与小丽发生性关系是在今年9月份,他利用给小丽补课的机会奸淫了她。引人深思的是,小丽当时为什么不报案呢?从9月到案发的3个月时间里,两人还多次发生性关系,其间为什么没人发现没人报告?

  在反思上述问题时,袁嘉希除了表示要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外,还说,小丽这样的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群体,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中,这个群体最难把握。

  袁嘉希所说的特殊群体,是指父母亲长期在外务工或经商,被留在家乡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的孩子们。父母不在身边,一出校园,这些孩子就“完全自由”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没有人对其正在发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引导。这些孩子,完全可以被称为“留守孩子”。

  该校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女老师说,小丽的父母作为监护人,应该对此事负一定责任。她认为,如果父亲或母亲在身边,小丽9月份第一次被留下来补课时,家长发现孩子没有按时回家就会到学校找,不该发生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了。“不是因为我是老师就偏袒魏某某,我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来看待这件事情的。”这位老师说,女孩子和母亲容易沟通,像小丽这样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最需要大人的关照。她认为,监护人缺位给了魏某某可乘之机。调查柘荣二中“留守学生”近百名

  柘荣二中的另一名老师说,他任班主任的初三某班,也有一个像小丽这样属于“留守孩子”的男生。父母亲把他交给爷爷奶奶管,但老人家对孙子疼爱有加,根本就谈不上严格管教,因此,他在家里是理所当然的“小皇帝”,到学校也想当“皇帝”,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无法融入到班集体中。

  该校初一的一名班主任说,他班上的一名男生小陈很调皮,他让该生叫家长到学校来,没想到叫来的“家长”是个比小陈大一点的小青年。原来,这个“家长”是小陈姑妈的儿子,小陈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小陈留在姑妈家,而姑妈忙着做生意,只好让在另外一所中学读高二的儿子客串“家长”,到学校与老师见面。

  二中的另一名女教师说,最让她头痛的是那些父母亲不在本地的学生,这些学生互相攀比,不是比学习,而是比谁的衣服是名牌、谁的单车高档。这些学生的父母老担心孩子饿着或冻着,就尽力满足孩子经济方面的要求,这样反而使孩子养成花钱如流水的坏习惯,而且缺乏集体观念。

  二中副校长袁菘说,在柘荣县城关,至少有200名学生属于“留守孩子”这个特殊群体,其中二中就有近百名,“学校要花费非常多的精力做这些学生的工作”。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城,越来越多的人在不同的城市之间流动,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孩子”,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交流“留守孩子”想起爹娘泪汪汪

  当晚8时许,在柘荣县城,记者看到3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在街头游荡,其中一个孩子是记者下午在柘荣二中采访过的初一学生小A。

  小A的父亲10多年前就去温州做生意;后来,高中毕业的哥哥也去了;去年夏天,他母亲也去帮忙打理生意,小A被丢给爷爷奶奶。了解记者的采访意图后,小A指着身边的两个孩子说,他们都是记者要找的“留守孩子”,其中的小C被父母亲寄在伯父家。

  记者:放学了干吗不回家吃饭?

  小A:他们煮的饭不好吃,没有我妈妈煮得好,还不讲卫生……

  记者:你的晚饭怎么解决?

  小A:到饭店里吃,我同学过生日。

  原来,这天是小C的14岁生日,他们提着一盒生日蛋糕。

  记者:小C,14岁生日是应该好好庆贺一下,你为什么不在伯父家里过呢?

  小C:伯父到外地出差了,伯母打麻将,现在还在打,没有煮饭……

  记者:伯父伯母知道你今天过生日吗?

  小C:原来知道,今天他们可能忘了。

  记者:你为什么不跟他们讲呢?

  小C:我不敢讲……我不好意思讲。

  记者:以前过生日的时候,你会告诉爸爸妈妈吗?

  小C:我不用告诉他们,都是妈妈给我过的,她会提前很多天告诉我,说我快过生日了。

  记者:爸爸妈妈没有打电话问你生日怎么过吗?

  小C:肯定打了,伯母现在还没告诉我。

  记者:平时的家庭作业谁检查?在家谁辅导你学习?

  小C:没有人……

  记者:晚上回家晚了,有人会找你吗?

  小C:有时候有人找,有时候没有人找。

  记者:想你爸爸妈妈吗?

  小C:想,他们是今年正月十五那天走的……

  眼泪在小C的眼眶里打转,谈话无法继续。探究 责任与亲情有没有平衡点?

  面对“留守孩子”这个特殊群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是毋庸置疑的。柘荣县教育局副局长袁嘉希认为,对于这个社会化问题,目前各方面都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对策。

  以小丽事件为例,其家长到底应该承担多少责任?记者和校方都没有找到小丽的父母亲,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柘荣县一些群众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观点的发表者都有各自的理由。

  观点一:家长把孩子交到学校,孩子被老师奸淫,学校和老师当然要负全部责任。

  观点二:14岁的女孩子该懂事了,所以,主要责任应该由肇事老师和受害学生本人承担。

  观点三:学校、肇事的老师、受害者本人、家长都有一定责任。

  ……

  柘荣二中一名初三学生的母亲在大发感慨的同时,更多的是在思考。她说,哪个孩子的父母愿意远离家乡和孩子?他们长年在外漂泊,拼命工作,他们承受着孩子们无法想象的苦。“他们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谁说家长只顾淘金?金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们还不是在为孩子打工为孩子攒钱?”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是,父母为孩子积累财富,往往以放弃对孩子的监护为代价,其后果可能是:父母有万贯家财,而继承人却走上歧途。父母该如何取舍?

  面对记者的问题,这位母亲觉得很难回答。她说,作为家长,在承担监护孩子的法律义务和爱孩子的问题上,有时很难找到平衡点。

  “小丽事件是个警示,不仅仅是对学校,对父母亲不在身边的学生和家长也是一个警示。”柘荣二中副校长袁菘如是说。但愿。(来源:本报记者)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