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漓江季节性洪灾和缺水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08:48 桂龙新闻网

  2004年10月以后,《文汇报》、《中国环境报》以及境外的不少网站和平面媒体刊登了有关《水库救得了漓江吗?》、《修水库还是多种树?解决漓江缺水两种方案引争议》(指在漓江上游拟修建小溶江、斧子口、川江三水库引起环境问题)等一系列文章,一时间,引发了解决漓江洪灾和缺水问题两种意见的争议。

  争议从何而起?

  近年来,漓江水灾、旱灾频繁,为解决雨季防洪、旱季补水问题,水利部门提出在上游修建水库以解决漓江洪灾和缺水的问题,然而,桂林的一些环保和林业界的老专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意见之一:“如果通过水库来给漓江补水,恐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倒会给漓江沿岸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摘自《文汇报》)。

  意见之二:“这样的水库建设非但无法达到防洪和补水的目的,反而会因为大规模的建设破坏漓江上游的自然景观,淹没两岸的岩溶地貌。”摘自《文汇报》)。

  持上述观点的几位专家认为:广种树、多养水是解决难题的最好办法。他们说,1公顷阔叶林可涵养水源9023立方米(换言之,1平方米阔叶林可蓄0.9023立方米的水),按照三个水库设计的库容标准2.46亿立方米(指防洪库容),只需要2.73万公顷的阔叶林便可达到。如果再把生态和环保等方面的影响综合在一起,恢复漓江上游的森林植被,全流域大面积植树造林,就可解决缺水的问题。

  几位专家同时还强调种植涵养水分大的阔叶林比花费十几亿元建设3个水库好得多。“这样不但可以构成山体阶梯式涵水,山林与地下含水层相互沟通,重组自然水资源系统,还可以通过大生物圈中的水文小循环,产生降雨即自然水利,促成次生自然环境的再现。”

  是人为因素造成?

  在这些老专家看来,漓江自古以来就有丰、平、枯季之分,这是由于桂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造成年内降雨时间分布不均造成的。近年来枯季水量锐减,最主要还是人为破坏因素造成。

  “漓江是一个完整而又非常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要改善它的生态功能,缓解它的枯水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自然之道,还自然之身’,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干扰破坏、恢复其次生自然环境,从而达到涵蓄补充水源之目的。”(摘自《文汇报》)。

  是自然因素造成?

  不同意上述观点的水利专家认为,桂林市位于桂北暴雨区,雨量充沛,暴雨集中频繁强度大。每年的3至8月几乎集中了全年80%的降雨量,而4至6月又集中了全年50%的降雨量。加之漓江属于山区性河流,流域坡降及河道比降大,暴雨形成的洪水暴涨暴落是桂林洪灾的主要因素。

  正是由于漓江属于山区丘陵雨源性河流的原因,使得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丰、枯水季节径流年量相差悬殊。汛期洪水成为影响桂林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心腹之患;枯水期水资源短缺又给城市生活用水、旅游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水利专家还列举了一些水文记录: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桂林洪涝灾害频繁,平均每两年就出现一次较大的洪水,平均每7年就有一次严重的洪涝灾害。近50年来,洪灾严重的年份有1949、1952、1974、1992、1994、1998、2002以及2004年。其中最严重的1998年6月洪灾,仅次于历史上有记载的1915年,相当于30年一遇,最高洪水水位高达147.70米,流量达到5890立方米/秒,比正常水位高6米。沿江两岸一片汪洋,滔滔洪水淹没市区繁华地段,淹没市区25平方公里,历时7天,致使市区交通几乎全部中断。

  同样,桂林历史上旱灾也不断发生。1951、1972、1974、1979、1989、1992年都出现过旱灾。其中1972年的旱灾比较严重,有23.88万人生活用水受到影响,工厂停产28天,漓江停航156天。

  不同意人为因素造成漓江洪灾和缺水的专家还说,如果说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之后的乱砍滥伐、毁坏森林植被造成漓江灾害的因素成立,那么在此之前同样出现洪灾和和缺水断流又作何解释。

  据说,旱灾最严重的1951年,漓江几乎断流。当时全国刚刚解放,不仅人口少,而且工农业用材也少。应该说当时的森林植被维持着原生的状态,基本没有受到破坏。既然如此,为什么当时森林涵养的水分又不能源源不断地给漓江补水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旱季雨水少等气象条件决定。

  “毋庸置疑,森林可以对径流起到调蓄的作用,但这个作用是有限的。对单峰,短时间的小暴雨,森林对洪水的调蓄作用明显。但对连续多峰的大暴雨,森林的调蓄容量远小于降水量。当再次发生大雨,其调蓄作用就会降低,甚至为零。总之,对森林的减洪缓洪作用不可忽视,也不可过分夸大。”“森林解决不了漓江天然水资源合理再分配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建水库。”——持这个观点的不仅有原自治区水利厅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廖世洁,还有原市水利局总工、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洪来。

  算账,也许更有说服力

  从1961年以来一直从事水利工作的高洪来教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有人提出一亩(相当于0.000666平方公里)树可蓄20立方米的水,如果按这个定量算账,漓江上游拟修建的三个水库共需要淹没19.91平方公里的面积,让这些被淹没的面积全部种上树也只相当于减少了59.73万立方米的蓄水。而建设三个水库得到的却是4.799亿立方米的库容,孰轻孰重,不言而喻。即便是把桂林市区上游漓江流域2762平方公里全部种上树,其蓄水量最多也仅是8286万立方米,还不及一个拟建的川江水库的9690万立方米的库容。

  高洪来还说,要解决桂林百年一遇洪水需要2.464亿立方米的调洪库容,仅靠种树是解决不了的。根据桂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规划,到2010年三座水库需在枯水期向漓江补水2.4441亿立方米水,光靠种树也是解决不了的。修水库不影响种树,而且二者不存在着矛盾。

  持这样观点的还有桂林工学院教授谬钟灵。他说:“按照林地来说,三座水库共淹没林地面积12.17平方公里,只占三座水库流域面积712平方公里的1.7%,几乎是微乎其微。修水库对生态没有多大的影响。”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和国家一系列保护森林植被的法规法律出台,漓江上游特别是猫儿山水源林保护区的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大为减少,保护森林植被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自觉行动。加之,林区的广大群众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年复一年的植树造林,近些年漓江上游的森林覆盖率大为提高,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或接近80%。应该说漓江上游的的生态环境是比较好的。

  因此,大多数专家认为,造成漓江季节性洪灾和缺水,主要原因是桂林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全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并非人为因素。

  来源:桂林生活网

  责编:罗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