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文关注:“长江黄河”审美疲劳背后的浮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15: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曹林

  一般东西看久、用久、听久或说久了,用流行话说,都会产生审美疲劳。这是人之常情。而有些东西是不能用“审美疲劳”这种世俗原理来套用的,比如“长江黄河”这些醇厚的民族意象物,可就是有人无知无畏,竟然对“长江黄河”审美疲劳了!

  2008年北京奥运主题曲征集工作正在进行中,有人在《光明日报》发表评论,希望奥运歌曲要有新意、创意和诗意,不要再走“黄河长江”的老套路,他认为,我国歌坛的词曲创作有些趋同化,歌词中的某些“关键词”一直在重复使用,比如“长城”、“黄河”、“长江”、“泰山”……这些“关键词”在很多同类歌曲中都出现过,令听者木然———“木然”也即“审美疲劳”了。(12月13日《光明日报》)

  我知道,作者本意是想批评歌曲创作中“僵化辞令的机械组合”的浮躁之风,可这种诉求拿“长江黄河”之类开刀是树错了靶子,未击中“浮躁”要害,反而暴露出另外一种浮躁:过分追求新奇和创意而失去对一些深长久远东西的坚守。

  为什么“长城”不能多次使用呢?为什么“长江黄河”不能重复唱吟呢?长城、长江、黄河等民族意象反复出现绝不是“套路”,也不是所谓的“趋同化”,而是代表了一种深刻的民族认同和深厚的民族情感———长城蕴含着厚重的集体记忆,长江、黄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作为民族意象有着厚重的人文根基和情感基础。可以说,长城的雄伟,长江的浩瀚,黄河的奔流,这些图景和意象的爱国动员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有些东西是可以经常变的,而对于“长江黄河”之类民族意象的认同和审美,则是不能变的,无论是在“形象”还是“辞令”上,都是一个民族稳重和成熟的表现。显然,对“长江黄河”审美疲劳中流露着一种浮躁,在渊远流长的民族意象上,我们能折腾出什么新意来?

  当下社会中流行一种刻意求新的浮躁之风,什么东西都想折腾新意,什么东西都想让人“惊艳”,什么东西都想超越时代超越前人。创新是不错的,可过分苛求不免走向一种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成为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试问,我们听过那么多爱国歌曲,那么多爱国诗文,有多少新的东西在我们心中沉淀下来了呢?有什么比“长江黄河”更有认同基础。俗语云:太阳底下无新事,有些深长久远东西是创不了“新”的。

  前段时间北京奥运吉祥物征选,在各地推荐的吉祥物中,大熊猫的人气指数排在前列。可有官员称,1990年亚运会曾用大熊猫作吉祥物,这肯定是一个障碍,而且人们对大熊猫已习以为常,吉祥物设计作品必须定位在高、新、奇上———对“大熊猫”的审美疲劳后流露着同样一种浮躁。

  我们要记住,民族意象的新并非体现在形式上,而是体现在时代对其内涵的赋予上。今天我们唱吟的“长江黄河”,跟50年前口中的“长江黄河”绝不一样,而停留在形式上的创新苛求,暴露出我们精神内涵上的贫血。

  (日京/编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