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讲述中南海集体学习:三小时学习中没休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21:03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12月15日电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载文称,高擎学习的大旗,将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制度。既联系实际又放眼未来,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就攸关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请教权威专家学者。中南海的这种鲜明的学风,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鲜明政风。 文章援引为中共中央政治局的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授课的刘海涛教授的话说,这次题
“温总理11月30日晚上刚刚从老挝出访归来,转天上午出席政治局会议后,下午就参加了这次集体学习。在学习中途,吴邦国委员长还出去接见了英国的副首相。”刘海涛教授回忆起当天的学习情景说:“这些领导人的时间是这么紧张,但他们尽最大可能挤出时间进行学习,这确实让我们非常感动。” 同样用“感动”一词表达自己感受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的所长李崇富教授。今年5月28日,他与上海财经大学的程恩富教授共同为中央政治局讲授了繁荣和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那次学习历时三小时,其中一半的时间用来互动讨论。中间没有休息。中央首长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真令人感动啊。”李崇富说:“尽管我们的授课资料准备得比较充分,但是到了互动讨论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政治局委员们提出的问题作出即席回答,这个比较难啊。但是现场的气氛很好,所以我们没有感到紧张。” 李崇富和刘海涛,以及所有为中央政治局讲过课的学者,几乎都经历了热烈的讨论过程。在他们授课的时候,这些领导人会不时地在人手一份的讲稿上对一些重点问题勾勾画画,授课完毕,他们就会据此提出疑问和自己的见解。政治局委员们热烈、民主而融洽的讨论气氛给刘海涛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笑称,以前认为政治局开会需要非常严肃,大家都板着面孔说话。有了这次经历,才知道完全不是那样。在讨论中,大家可以任意插话,发表意见,所以“我感觉好像跟平时给党校学员们上课差不多,紧张感瞬间消失。” 政治局委员们提出了哪些问题?讨论时的焦点是什么?据授课学者介绍,政治局委员们的思考都比较前沿,结合实际提出的问题比较多,与目前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难点和热点基本合拍。比如关于“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内容,一位党中央领导同志提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目前在国外传播和发展情况,还有领导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党员和其他社会群体的信仰问题;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考察”内容,他们讨论的焦点则是热门话题“公平与效率”。 李崇富教授说,在互动交流中可以感受到,这些日理万机的领导人对学术领域内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学者们往往偏重学术研究,而中央领导则是从战略高度俯瞰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并结合各领域的现象进行探讨。“领导人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深度都远在我们之上。”他说。 在“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集体学习和讨论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最后一个离席,并与程恩富、李崇富教授在中南海怀仁堂后厅门口交谈了七八分钟。总书记谈到:今年启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很重要,我们同意增加有教学经验的大学教授参加编写重点教材的课题组,为了以老带新,锻炼理论队伍,课题组还增加了几位年轻学者。总书记还对程恩富教授说,新增加的人中就有你。对这番谈话,李崇富至今仍十分感慨。他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对于我们学术界是一件大事,但它也仅仅是纷繁复杂的国家大事中的一件而已。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总书记竟然连课题组成员的增减和变动情况都非常清楚。可见中央领导集体对于这个工作的关心和指导不只是原则性的,而且还是具体的,是实实在在和细致入微的。我们的工作始终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层的视野之内,这让我们十分欣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