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省长到书记 卢展工的执政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6日10:54 21世纪经济报道

  从省长到书记 卢展工的执政之路

  本报记者 汪生科 刘 伟

  上海 福州报道

  12月12日下午4点,福州西湖宾馆贵宾楼。福建省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分管地方的副部长李建华宣布中央决定的福建省委书记和代省长推荐人选。

  一个小时后,沉寂的贵宾楼外初闻人声,接着是一张张喜气洋溢的脸。卢展工首先走了出来,中央已任命他为福建省委书记,此前他是福建省委代书记、省长。省长职务,则可能由原常务副省长黄小晶接任——黄是中央决定的代省长推荐人选。

  有关人士透露,依照人事任免程序,12月16日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会审议宋德福请辞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卢展工请辞省长职务,以及黄小晶代理福建省长等相关内容。

  从省长到书记

  卢展工和黄小晶搭班,终结了近一年的宋德福患病后留下的福建省党委一把手位置空缺悬念。

  卢展工2001年1月入闽,2003年1月出任省长。稍早之前入闽的,是原福建省委书记宋德福(宋2000年11月从国家人事部调任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央调宋德福主政福建,意图非常明显,是要福建从“420”(中央在1999年4月20日成立远华特大走私案专案组,简称“420”)的阴影中走出来。宋在赴任之前,就担任过团中央第一书记、人事部部长、中组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在1987年就是中共十三届中央委员。

  但宋德福在闽两年,刚把福建干部从“420”的阴影中带出来,就患上了重病。从李建华讲话中透露出的信息,早在2003年5月,宋德福住院治疗后,中央就明确卢展工负责省委日常工作——其时卢出任省长才4个月。

  2004年2月,卢展工又代理省委书记职务。到今年12月,中央正式任命卢为省委书记。

  卢先前还是浙江省委副书记时,曾在一个场合中说过,“我是许多知青中极普通的一个,跟别人没什么不同,只不过赶上了机遇。”

  但是,卢的成功之路显然不仅限于机遇说,他的工作显然是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在12月12日的干部大会上,李建华说他经过多岗位锻炼,党务工作、经济工作都比较熟悉,主持省委日常工作以来,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知青”书记的个性

  据公开的资料,卢展工1952年5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市人。来福建之前,是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1993年起,先后在浙江、河南任省委副书记,39岁时就进入了浙江省委常委之列。

  在卢展工的履历中,有一段经历特别引人注意,那就是黑龙江13年的知青经历。1969年,卢展工随浙江省第一批知青到黑龙江富锦新立屯插队。1972年,进黑龙江建工学校读中专。恢复高考后,又考入哈尔滨建工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该学校是建国初期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的前沿阵地,李长春、王兆国等曾在此校就读)。

  有一次富锦市知青慰问团到浙江开会时,卢曾说过,“没有黑龙江的13年,就没有我的今天”——卢认为,北大荒的生活,对他一生成长有决定性的作用。

  卢在福建的工作表现,充分印证了这一说法。有一个例子在福建广为流传,说的是他兼任福建省委党校校长的时候,曾经骑自行车去省委党校,悄悄地站在窗外,看教师有没有好好上课。

  有了这层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中央对卢曾经有过的评价:性格直率、办事果断、廉洁自律。

  一个公开的说法是,在很多会议场合,甚至是关于福州陈凯案,卢展工如果觉得对方做法不对或者说法不妥,都会当场予以驳斥——以福建官场文化观之,这似乎是让人家下不了台。

  在福建的学术界,都会口口相传一个经验:在卢书记面前,不要轻易提出问题。“他也许不懂,但他会对你提出的问题一直问,一直问,直到问得你答不上来。”福建省社科院一位研究员说。

  “卢为人处事相当严谨,对待工作极为认真,遇到属下不当之事,当面指责,决不顾惜情面。”福建省政府一位高层介绍说。

  但上述人士说,卢本身敢于承诺、敢于突破、勇于承担责任,为人公私分明,属下对其“敬怕有加”。卢刚任省长时,福建引资土地紧缺,他亲自带队到省国土局调研,采用变通务实做法,解决了沿海城市工业用地问题。

  这又跟福建官场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福建官员早前在改革开放的一些举措上受到打压后,加上其他诸多原因,久而久之形成了“害怕出事不敢做事”的心态。

  当时为改变这一现状,前省委书记宋德福曾经号召重学20多年前的共产党员老典型谷文昌。

  而卢展工在省长任上不久,即提出项目带动战略:从抓具体的项目着手,来带动地方经济、带动政府的服务质量。

  闻鼙鼓而思良将。在宋德福把福建从远华案的阴影中带出来,谋发展急需人才时,卢展工显然承担了如斯大任。

  卢黄合唱“海峡西岸经济区”

  但是如今的福建如何图谋发展,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智慧。

  福建两边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相邻,在两大当下中国经济高地的挤压之下,福建被称作是“杠铃的中间”。

  “省里和老百姓都意识到福建的边缘化危险。”一位接近省委高层人士说,省里越来越意识到,外面提起福建的事情越来越少,福建可以拿来说事的不多。

  就任省委代书记后,卢展工即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

  这应该说不是个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福建曾提出过海峡西岸繁荣带的概念。繁荣带主要指闽南三角和福州等沿海一带;经济区范围则更广,除了福建区域,还包括浙南、粤东等地区。

  两个不同提法的区别背后,就在于福建官员认识到,福建不可能独自崛起,要和两大三角洲接轨,在里面争取产业分工的发言权。

  不过,接近福建省委的一位人士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需要得到中央部门的认可,需要得到像发改委、财政部这样强势部门的支持,否则得不到落实,愿望变成空壳。”上述人士说。

  该人士用围棋落空来比喻这一战略的风险性,因此他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法,从目前来看,是“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战略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福建只吸引了台商的第一波投资,也就是一般的粗加工业,第二波、第三波的电子产业、高科技产业的台商投资都越过福建去了北部。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福建的工业基础实在太差,相关产业无法配套。

  早些年国家对福建投入太少,而且福建的重工业都摆在山区,沿海只有一些少量的轻工业,这样的经济结构使福建在吸引台资上吃尽了亏。

  要从根本上改变福建这一现状,显然要做艰苦的基础工作,不是一时三刻就能改变。但是在这一任政府身上,似乎看出了些希望。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福建正在加紧进行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沿海一批重化工业项目也在加紧上马——福建有天然良港,临海工业成为此间发展的一个重点。

  2003年,根据省统计局的资料,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8%,而此前连续四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均只有百分之三四左右,2002年才达到8.5%。

  福建省一位高层认为,这也是常务副省长黄小晶成为现在代省长人选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除了黄小晶跟卢展工有相似的务实风格外,黄有10年多的高速公路等相关建设领域的经验也是被看重的。

  在福建政坛上,黄小晶似乎并不很为人所知。根据记者了解,黄1946年出生,福州本土人,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1980年代,当过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1984-1994年在老区龙岩当了10年的行署专员、地委书记;1995年开始,连续两届当选福建省副省长,期间分管工交(工业交通)事业,身兼高速公路总指挥。

  在“闽道难于蜀道”的福建,成功地修建了一条又一条高速路,显然为黄小晶赢得了实实在在的政绩。

  在如今福建政坛新人群起的时候(2002年福建省人大选举,新选举了四位副省长,老一代则纷纷进入人大政协),黄能够愈老弥坚,2003年当选为常务副省长,进而成为中央推荐的代省长人选,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不过,熟悉福建政坛的人士分析,卢黄搭班,“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开展工作的阻力可能不会很大,有助于充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蓝图。

  “省领导以负责的精神展开工作,老百姓就能得福了!”上述人士说。

[上一页]  [1]  [2]  [3]  [4]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