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杨振宁要娶翁帆惹谁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06:07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北飘孤雁】这纯属个人的私生活,别人无权说三道四,还是祝福为好。

  【531226】杨先生有突破社会习惯的自由,别人也有维护社会习惯的自由,至于社会习惯是否先进,自有历史证明。但是人不能因自己的自由而限制别人的自由。

  【我是一个温州人】82岁和28岁的人结婚完全符合法律规定,这是事实。但是否合乎
传统伦理道德又一回事。名人不等于完人,也没有人说名人做事一定要合乎这双重标准。

  【野有蔓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两相情愿!他们的结合,既没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又不损害群众根本利益,有什么不可以?

  【问题多了】爱情是不分年龄的。复杂的人的感情不能用数字考量,这是一段合情、合法的爱情,也没有违反社会伦理,我倒觉得非常浪漫。即使是公众人物,他的感情生活依然有自己主宰的权利。我们讴歌神圣的爱情,几时把她定义为哪个年龄段专用?

  【新华网友】这件事没有什么好争议的,他在老年,依然发出那么大的人格魅力,可以吸引异性的青睐,足可以证明他的成功。祝福他有个幸福的晚年!

  【lulusasa】:虽说这纯属个人私事,但杨老叶落归根,回到中国就该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有起码的尊重。

  【长石1】:我认为,这种婚姻不是什么私事,而是一种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的行为。

  【山土豆】:无论从传统道德上,还是从人的生理科学上讲:82岁的老人找28岁的女人做“妻子”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电饭锅】:这些年道德滑坡,不正是像杨振宁同志这样的“忘年交”婚姻等一系列与社会基本现象相违背的事件层出不穷有关吗?而名人效应更是放大了这种破坏力,简直就是示范作用,前有某主持人、现有杨博士,再早的您自个儿去找吧,在一个个“八卦”的打击下,当然还有孔方兄的巨大威力,于是乎,道德倒掉了……

  【新华网友】:行为人师,身为世范。

  【无为男人】:他们的婚事没有惹谁,就是不符合几千年来我们对美好婚姻生活的憧憬: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比翼齐飞;男耕女织。你说他们符合哪一条?

  “杨翁”之恋时间表

  杨振宁:82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第一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翁帆:28岁,1976年7月出生,广东潮汕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在读学生

  1995年杨振宁到汕头参加物理学家大会时与负责接待的翁帆相识;翁帆当时为某校英文系大一学生

  2002年翁帆结束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后考入广外翻译系攻读硕士

  2003年10月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因病去世2004年2月翁帆寄信到美国给杨振宁,之后几个月两人密切联络,逐渐熟识

  2004年11月5日杨振宁与翁帆在北京订婚2005年1月将正式举行婚礼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1948年,杨振宁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从1949年起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1957年,他和李政道合作,研究宇称不守恒,并因此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之妻杜致礼去年病逝

  杨振宁的前任夫人杜致礼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长女。两人的相识结合,颇有戏剧性。

  1944年,时年22岁的杨振宁从西南联大获硕士学位毕业,同年考取了物理学科惟一的留美公费生。但护照、签证却拖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办理下来,由于当时通货膨胀,父亲的薪金难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迫于生活,作为家里长子的杨振宁在等待出国的这一年里,就在父亲的引荐下,成了西南联大附中的一名临时代课教师,同时教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课。

  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所教的班上一名叫杜致礼的女生此后竟陪伴他走过了半个世纪。每次谈到此事时,杨振宁都激动地说:“我在西南联大附中教书的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所任教的班里有一个名叫杜致礼的女学生……”

  1945年8月,杨振宁考取美国芝加哥大学。1947年,杜致礼只身前往美国念书,攻读英国文学。1949年的一天,杜致礼在美国普林斯顿的一家中国饭馆吃饭,与杨振宁不期而遇,师生见面,分外亲热。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美国的普林斯顿举行了婚礼。这年,杨振宁28岁,杜致礼21岁。

  杜致礼与杨振宁育子女三人,老大杨光诺,电脑工程师;老二杨光宇,化学家;老三杨又礼,医生。

  抗日名将杜聿明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米脂县吕家硷人,首期黄埔军校学员,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军长,直至中将司令。1933年以副师长身份指挥长城古北口对日战斗,激战三昼夜,歼敌2000余人。1937年,杜聿明受命组建国民党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1939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使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受到重创,歼灭日寇4000余人,击毙敌旅团长。1942年率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交战。1945年任东北保安司令,忠实执行蒋介石指令,率部进攻解放区,参与内战,与人民解放军较量。1948年以“剿总”副司令指挥准海战役,次年1月9日所率各部全军覆没,于永城被俘。1959年为建国后首批特赦人员。1961年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64年当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8年,当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常务委员。1981年5月7日病逝于北京。本报综合报道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中外乒乓球明星对抗赛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