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霍山路重现犹太住宅区风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9日10:18 解放日报

  昨天,霍山路犹太住宅历史风貌区修缮完毕。徜徉在虹口区提篮桥街道霍山路上,一长排三层楼红砖犹太建筑古朴端庄,彩色路面的色彩与建筑物相映成趣,居民庭院破墙透绿满目青翠……

  1938年到1941年期间,2万余名犹太难民从欧洲来到上海。当时,难民们在救援欧洲犹太难民委员会帮助下聚居在提篮桥一带,在周边开设了咖啡店、音乐厅、面包店和一些新奇
货品商店等。如今,在2.6平方公里的提篮桥历史风貌区内,至今还遗留着包括摩西教堂(犹太难民纪念馆)、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等优秀建筑。

  随着历史的变迁,霍山路一带的大片犹太建筑已成为民居,建筑物阳台上搭起各种违章建筑,青砖、墙面油漆等或多或少开始剥落和脱蚀,而底层临街饭店散发的油烟侵蚀了建筑物立面。

  为了重现当年犹太民族文化特征风貌,今年9月,虹口区有关部门投资500余万元整治提篮桥霍山路。提篮桥街道和担任此项施工任务的上海精厦工程队多次走访了房地产档案馆和上海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最后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两张泛黄的历史照片,还请教了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犹太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先后推翻四套设计方案,最后决定按照当年留存的老照片进行整治修缮。据提篮桥城管科科长李爱武介绍,工程精确到每一个屋顶、每一个门面,甚至每一块瓷砖的复原,但由于建筑原形态难以认定和原材料的难以复制性,花费2小时修复一块砖是常有的事。

  记者在霍山公园看到,当年的难民救助场所已“修旧如旧”,红砖、红瓦、白勾缝,已对公众开放成为老年活动中心。一名在霍山路95弄住了50多年的老伯说:“1994年,区政府还在公园树立了一块犹太难民纪念碑,常有犹太人前来聚会。”霍山路121号原是一栋旧式小洋楼,按照以前的建筑格局,门前是一个小庭院。据介绍,改造前,这栋楼是一家饭店,门前被搭建成宴客场所,不仅破坏原有建筑结构,还造成了周边环境的脏乱差,街道说服户主接受修缮工作,还建筑物本来面貌。

  本报记者栾吟之通讯员龙钢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