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04年江西省经济发展招标课题通过鉴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2:17 大江网-江西日报

  大江网讯[江西日报] 规华报道:由省委宣传部、省社联共同组织的200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鉴定会12月17日在南昌召开。经过与会专家认真评审,江西师范大学罗来武主持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江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江西财经大学蒋金法主持的《实现江西财政经济新突破问题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叶仁荪主持的《江西崛起与人才问题研究》、江西省社联汪玉奇主持的《江西对接“长珠闽”对策研究》等四项重大研究课题通过鉴定,鉴定结果均为优良。

  今年是连续五年开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招标活动,开展这一活动是为了进一步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广大社科工作者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坚持为加快江西崛起服务,当好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半年多的时间里,各中标课题组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研究中突出对策性与可操作性,认真做到三个统一,即战略性与战术性的统一、前瞻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各项课题的研究均有自身的特色,如《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江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组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实地调研和统计分析,理清了江西城市和乡村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当中的差距,指出了城乡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早已存在的人地矛盾,工农产业收益差,城市化对工业化的滞后等等;认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给城乡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与条件;提出了必须建立城乡统筹的八方面保证体系:即利益分配体系,产业发展体系,社会就业体系,城镇化体系,社会教育、社会保障和医疗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税制体系,政府管理体系;并强调统筹江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与此同时政府必须加大力度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并特别要注意解决农村的教育问题,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江西对接“长珠闽”对策研究》课题组分析了“长珠闽”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及对江西的影响和带来的机遇,指出了江西与“长珠闽”对接中所具有的区位优势、低成本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提出了对接“长珠闽”的对策,即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实现体制对接;进一步调整结构,实现产业对接;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对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基础设施对接。《实现江西财政经济新突破问题研究》课题组紧紧围绕江西经济发展与公共财政发展两大战略需要,运用市场经济的财政理论,从财政经济互动的角度,探讨实现江西财政经济新突破的必要性、可能性,指出实现江西财政经济新突破的关键在于观念创新,即确立“有限政府”和“法治政府”的新观念;提出了财政经济近期的突破点应放在做大财政“蛋糕”上,中远期的突破在于科学地界定地方政府的职能与事权,建立有监控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财政供给制度与方式,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用;要强化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功能,财政不仅要重视支柱产业和高科技产业,而且应该高度重视以金融产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重视对产业集群和城镇化的推动;要夯实基层财政和规范省财政对县市的转移支付,并不断提高财政管理队伍的总体素质。《江西崛起与人才问题研究》课题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按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以新发展观和新人才观为指导,紧扣江西经济增长与人才问题这一主题,利用系统耦合理论,对江西崛起与人才的关系,江西人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江西人才开发使用的状况等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和深入分析,得出江西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大于物质资本的论断;指出必须把江西一般性人力资本转化为人才资本,要改善人才系统的结构性矛盾,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需要进行人才扩充;提出了加快江西崛起的人才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加强政府对人才的宏观调控;二是集中力量加大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调整全省人才队伍结构;三是改善人才环境,进一步发挥人才的作用;四是加大人才本土化力度;五是加大人才稳定与引进力度;六是高度关注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专家们对各项课题鉴定的意见表明,这些研究成果方向正确,思路开阔,论证有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学性、针对性、预见性、实践性和可行性,可供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参考。

  (大江网-江西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