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编制“大规划”掀圈地热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6:4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12月14日,新华社播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虽然这个讲话是在今年10月28日作出的,但中央高层对土地问题的强烈关注仍掷地有声。
就在高层高调严管土地之时,国内各大城市正忙于新一轮总体规划的修编。作为资深的城市规划学者,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董光器参加了大量城市规划的评审,他对记者说:“每个城市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中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的倾向是过热。”董光器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在总体规划修编中,存在着不顾客观条件极力把城市做大的趋向,“实际上是要争取今后有更多的土地可以拍卖,以获得眼前利益。” 南方一个省会城市修编总体规划,董光器应邀前去评审,看到“许多地空在那里收不回来,因为政府把地都卖掉了,钱也花完了。于是又做规划,再要土地。” “中央已砍掉了90%以上的开发区,收回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可大城市又要拼命地做大规模,通过规划要地,这样搞下去,经济效益从何谈起?这种现象如果过热后再制止,就难了。”他向记者表示。 两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周干峙,在前不久召开的“2004城市规划年会”上,不点名地批评了“中原一城市”:“现状面积只有125平方公里,却高价聘请一位外国的建筑师,画出一个150平方公里的新区。”受到批评的还有其它一些城市。 周干峙指出,这些地方规划的目标,“不是科学预测和严谨论证的结果,而是领导人拍脑门、夸海口的产物。一些规划人员无视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律,违心地盲从领导的政绩需求,做出一个个‘大规划’。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显得极不和谐。” 周干峙认为,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已出现的误区包括,“把城市化目标变成一种指标,或作为城市现代化的一个指标”。他表示,“达到一定目标并不是指标越高越好。” 据望新闻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