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亿假货与地方保护主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0日09:53 沈阳今报 | ||||||||
今日话题 据有关人士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打假扶优论坛”上透露,从2001年4月到2004年10月底,国家质检总局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11亿元,而保守估计,市场上假冒产品总量超过1370亿元。冯杰研究员指出,之所以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地方保护主义。(12月19日《新京报》)
今日嘉宾 练洪洋(广东媒体从业者)刘兵(黑龙江中学教师)余丰慧(河南银行职员)百愚(江苏市民)盛大林(河南媒体评论员)周亚男(辽宁IT经理)子寒(辽宁邮局职员) 观察版主:大家好!欢迎来到今报圆桌。假货横行一直是我们所苦恼的,这个1370亿恐怕只是个要面子的数字。各位如何看待呢? ○练洪洋:这个数字的确也够保守的了(1999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就是1329亿),实际数字比这个高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1370亿元的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知识产权的侵犯、商业诚信的破坏等暂且不论,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民族企业没有办法做大。 ○余丰慧:不错,1370亿元假冒伪劣产品的确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估计,实际情况要严重得多:安徽等地的伪劣奶粉使多少儿童营养不良、生长畸形甚至丧命;一些地区的毒大米给许多食用者身心造成了巨大危害;假药产品耽误了多少人治病的良机,给其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副作用;假冒伪劣的儿童食品,一直到现在还威胁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假冒伪劣的化妆品是多少本来想打扮得更加漂亮和动人的女孩子,适得其反甚至毁容。 之所以假冒伪劣屡禁不止,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保护主义。造假者都与当地大大小小的个别领导在利益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冒伪劣产品是不法奸商与腐败官员结合的产物。 ○刘兵: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假货之所以能够横行,有人愿意买假货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假货为什么能够卖出去呢?虽然有一部分消费者是上当受骗,但知假买假的人也不在少数。为什么要知假买假?还不是因为没钱,谁不知道真货比假货用着放心的道理?从毒奶粉、毒酒、毒大米,到注水猪肉、敌敌畏火腿、过期月饼等等,假货害人的例子还少吗?但没钱有啥办法?也就只能在用假货的时候小心了呗。所以,假货屡禁不止,纵然是和地方保护主义有着绝对的关系,但居民收入水平的低下同样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 观察版主:哦。这的确是个问题,涉及经济发展,这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也是不成的。 ○百愚: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古代官员。唐德宗在位时,卢杞任虢州刺史。该州承旧制为皇家豢养3000头猪。这些猪经常猖獗地啃食庄稼,百姓深受其累。卢杞上书反映民怨,德宗指示说:既然如此,将这些畜生迁移到同州沙苑放养吧!卢杞接到旨意,却继续上书说:同州百姓也是陛下臣民,这些畜生到哪里都会侵扰百姓,根本的办法是把它们全部宰杀掉。德宗看罢第二份奏章,不由慨叹道:身为一州刺史,却能为别州百姓担忧,真是难得人才!遂下诏将3000头猪赐给虢州贫苦百姓。 如果我们的每一级组织人事部门都能像德宗以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看待卢杞那样去考察、擢用干部,还愁地方保护主义助“假”为虐吗? ○盛大林:多年来,一提起假冒伪劣泛滥和“打假难”,“地方保护主义”就会被作为头号理由。但,这种影响能有多大呢?以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生产领域的打假)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流通领域的打假)都属于地方政府,人、财、物都由地方掌管,当地政府一声招呼,质监和工商部门当然只能唯命是从。这确实是“地方保护主义”泛滥的体制原因。也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2001年开始,工商、质监等部门相继实行了省以下的“垂直管理”,这可算是对“地方保护主义”的釜底抽薪之举。尽管这无助于跨省区的打假行动,但需要跨省的打假行为毕竟很少,如果各省的质量监督部门严格执法、通力合作,假冒伪劣绝不至于泛滥到现在这种程度。 监督商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是有关执法部门的责任,即使有些地方政府打过“招呼”,执法部门难道就能置法定的职责于不顾吗?执法部门和人员是否想过,见假而不打属“行政不作为”甚至是“渎职”行为呢?实际上,很多地方的执法部门把假冒伪劣当成了执“罚”经济的对象,甚至变成了权钱交易和牟取私利的工具。而“地方保护主义”则成了他们“不作为”的“遮羞布”。 ○周亚男:是的,假冒伪劣产品的商品化的流程如果不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就会永远存在下去。我以为,只有实行问责制,哪个地界儿出现的假冒伪劣多,出现的产品安全事故多,那里的主管官员就必须下课。这样的话,即使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至少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保护假冒伪劣产品是为了乌纱帽,现在整治假冒伪劣产品也是为了乌纱帽,孰轻孰重,想必当事者自有分寸。 ○子寒:我同意周兄的观点:要想制住假冒伪劣产品,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地方保护主义者闻“假”丧胆。 了解了地方保护主义者们“铤而走险”的原因,我们不妨逆向思维一下,也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猖獗的地方是不是就意味着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呢?也许这一点不一定成正比,但是最起码说明领导者的监管不力,有失职的嫌疑,所以我以为可以把“假冒伪劣产品”是否盛行作为考核地方领导的重要标准,哪里有假冒伪劣产品,就实行一票否决制,彻查哪里的官员,当一些地方官员的乌纱帽被维系在此的时候,他们哪里还有心思搞所谓的地方保护主义呢? 观察版主:地方保护主义与假冒伪劣产品的是是非非远不是几次讨论就能解决的,我们除了加大打击力度、形成责任体系外,还要努力发展经济,让大家都买得起真货。当然,真货也别太黑了,赚几个钱就得,不要把无谓的成本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好,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