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哈市直事业单位联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07:54 黑龙江日报

  日前,哈尔滨市下发《关于市直事业单位实施联动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文件提出,自2005年1月1日起,哈市五部门将对市直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经费预算、社会保险等联动管理。

  其管理范围为,经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实施“九定”(定机构名称、隶属关系、职责任务、机构规格、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人员结构、领导职数、经费形式)的市属行政
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及经营类事业单位。

  哈市各区、县也将依据《暂行办法》制定细则。据介绍,“五联动”将涉及市、区、县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人员达20万左右。

  由编制、组织、人事、财政、劳动五部门合力联管事业单位,力度之大、创举之新在哈市历史上实属少见。有识之士称,此举将加快哈市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从而实现对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

  告别分散管理 部门凭证协调

  原文摘要管理主体为哈市编委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九定”工作;负责《机构编制管理证》的建立和日常管理;负责提供纳入财政发工资的人员名单。

  市委组织部负责市直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局级干部管理和处级干部调动、任用的宏观管理;负责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法院、市检察院及市级群团组织所属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进口管理及经营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宏观指导。

  市人事局负责市政府直属及工作部门所属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进口管理及经营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宏观指导;负责市直局级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职工工资核定和市直局属事业单位工资宏观指导;负责人员工资总额使用计划管理和列入财政统发工资单位工资数据软盘接收、核审;负责人员退休、病退(因病辞退)、辞聘、解聘等人员的出口管理和指导。

  市财政局负责接收编制部门和人事部门确定财政补助的单位、人员和工资等信息,并根据上述综合信息核定单位经费预算。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依据《机构编制管理证》在册人员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点评在五部门职责有明确分工的同时,其信息沟通顺畅。联管的起点是市编办,由其建立《机构编制管理证》。该证是各部门办事的依据,各部门将由此获得某个事业单位的相同信息,以往各部门分散管理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这有助于建立起协调的动态管理机制。从实质上说,这是对既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根据单位实际信息备案 原文摘要关于机构编制管理

  凡经市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均实行《机构编制管理证》管理。《机构编制管理证》所列项目发生变化时,单位要持《机构编制管理证》及时到市编办办理变更手续。被撤销的单位在当月内持文件复印件办理注销手续,同时收回其《机构编制管理证》。

  各单位在人员发生变动时,要及时办理落编定员和编制减员(以下简称落编减员)。增人办理落编、减人办理减员。落编减员实行分级管理。市属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事业单位由市编办管理;经营类事业单位实行备案制管理,具体工作由各主管部门负责。各主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市编办进行登记备案,并负责将人员增减变化情况分别在本年度的5月30日、11月30日前进行备案。

  点评《机构编制管理证》是联动管理的载体和凭证。没有它,单位申请(报)机构编制、人员管理、经费预算、养老、医疗保险等事宜将成无源之水。由此可见,人事编制部门是重中之重。该部门既要“开个好头”,又要牵头组织和协调其它环节。

  靠联动把好人员入口关

  原文摘要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分为两种:公开考试招聘(选聘)的人员和按国家、省规定的政策性安置人员。

  市直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事业单位用人(不含社会化安置的工勤人员以及聘期在一年以内的临时聘用人员)均由市委组织部或市人事局组织公开考试招聘。

  市直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事业单位聘用社会化安置的工勤人员以及聘期在一年以内的临时聘用人员由用人单位自行选聘。

  经营类的事业单位进人(不含处级干部),由主管部门核准后,到市人才交流中心办理签定聘用合同、合同鉴证、人事代理,并由主管部门负责办理落编手续。

  国家、省规定的政策性安置人员进入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由市人事局出具安置介绍信,接收单位到市编办办理落编手续。对进入经营类事业单位的,由市人事局出具安置介绍信到主管部门办理落编手续。

  点评此前,组织、人事、编制、财政、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基本参照机关管理和运转模式。由于条块分割,制约不力,造成事业单位人浮于事。人们戏称,事业单位10个人干1个人的活,1个科研人员养10个行政人员,1个领导有10个亲属。

  将来,用人上会由人员调配变为面向社会考试招聘或自主聘用。此举意在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同时可有效禁止超编制、超结构进人,从而真正实现“以事养人”。经营类事业单位用人可以自主后,将直面市场风云,其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将由此加快。

  畅通人员出口

  原文摘要市直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病退(因病退职)由市人事局依据《机构编制管理证》确认人员身份后,按照相关政策办理手续。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事业单位,由市编办办理减员手续;经营类的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办理减员手续。

  市直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事业单位解聘、辞聘人员由单位办理手续后,单位持解聘、辞聘手续及时到市编办办理减员手续;经营类事业单位解聘、辞聘人员由单位办理手续后,单位持解聘、辞聘手续及时到主管部门办理减员手续。

  点评事业单位往往有一个弊端,就是人员能进不能出,以至于越来越臃肿。人员出口畅通后,有助于减员增效,同时也可减少各部门压力和政府经费支出。

  工资管理“有谱”了

  原文摘要市直局级(含副局级)和依照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由市人事局负责;局属其他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管理由主管部门负责。人事局或主管部门要根据《机构编制管理证》落编人员和减员情况,按照工资相关政策规定确定工资。

  点评有些事业单位的工资情况混乱,就是因为人事局或主管部门无法了解其人员变更情况。今后,《机构编制管理证》上的信息将使工资管理依法有序进行。那种“人走了,工资照领不误”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工资计划管理 将用微机系统

  原文摘要市直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工资基金管理由市人事局负责。市人事局依据市编办《机构编制管理证》实有人数及《工资基金管理使用手册》发生的上年度工资总额编制下达年度工资总额计划。

  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进入财政统发范围的市直财政统发人员或工资额发生变化时,由单位填报《哈尔滨市市直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发放审核名册》及《哈尔滨市市直财政供养人员月份工资变动情况审核表》,并制作《月数据软盘》报送市人事局进行审核;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未进入财政统发工资范围的人员或工资额发生变化时,在办理落编减员和核定(减)工资后,到市人事局调整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非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人员或工资额发生变化时,由主管部门负责调整工资基金使用计划,并将计划执行情况在12月中旬上报市人事局备案。

  市直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聘用社会化安置的工勤人员以及聘期在一年以内的临时聘用人员,由用人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向市人事局报送工资基金使用计划。

  点评人事局将监督、指导各单位的工资计划管理。同时,管理方式也有突破———现代微机网络管理系统。管理者若想统计、查询、检查,只要轻点鼠标,便对目标洞若观火。

  经费划拨没了“猫腻儿”

  原文摘要属于财政补助的事业单位,财政部门依据《机构编制管理证》和人事部门提供的单位人员相关要素(职能、编制、人员、岗位、职务〈职称〉、工资、调入单位时间等),核定单位经费。

  对于参加工资统发并实行分配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其再分配工资由人事部门核定后,财政部门通过银行划拨到单位,单位自主确定再分配办法。

  点评根据人事部门的“火眼金睛”,财政部门可有的放矢:有多少“和尚”,就发多少碗“粥”。“有一划一”的结果是,财政压力轻了。

  违纪者的社会保险

  不“保险”了

  原文摘要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的原则,建立《联动新进人员登记簿》,对新进人员依据《机构编制管理证》注明的人员身份,在《联动新进人员登记簿》及时进行登记,并按照相关政策办理保险手续。

  点评以2004年2月23日为界,其前进入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册在岗者为老人,其后为新人。但2月23日前在编在册却长期不上班者、未经单位同意连续旷工超10个工作日或一年内无故旷工超20个工作日者、停薪留职时间已过仍不回单位上班者,皆不在老人政策生效范围内。各单位对这些人将做出逐人处理。届时,关于社会保险这件好事,谁有份儿谁没份儿,将明明白白。(黑龙江日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