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5000年前红山人创造文明之谜(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0:35 东北新闻网 | ||||||||||||||||||||||||||
五千年以前,红山人为什么能够跨进文明的门槛?他们为什么要建造积石冢、女神庙和大型祭坛?对龙的虔诚崇拜寄托着红山人怎样的希望?精美的红山玉器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探索.发现》即将播出的六集纪录片《五千年以前的文明》将带着你走进遥远的红山社会,探讨五千年前文明的产生之谜。 红山,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北方向的不远处,是东北最负盛名的彩陶文化遗址。 1955年12月,著名考古学家尹达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版。在《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章中,尹达根据这里出土的陶器和石器特点分析,把分布范围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交界的燕山南北及长城地带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命名为红山文化。 在这一年的《人民画报》第八期上,还刊登了红山文化有关遗址和c形玉雕龙的大幅照片。 一时间,红山文化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红山文化的重大考古发现,带给人们许多启示。 众所周知,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是,在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以前,人们知道的只有夏商周以来近四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红山文化考古重大发现,不但为中华文明史找到了源头,而且把中华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故乡。过去,人们都普遍认为:中华文明从黄河的摇篮里孕育出来,然后,再传播到华夏各地。红山文化重大考古发现,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中国史前的历史。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许多人把中国古代史看作是长城以南的事情,红山文化的重大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个中心而是多个中心,西辽河流域、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将于2004年12月x日播出六集纪录片《五千年以前的文明》。 这六集纪录片的名字和内容分别是:第一集《走近红山》,在这集里将向观众介绍红山文化的命名经过和它的发现史。第二集《龙之溯源》,主要展示红山玉雕龙的最初原形和红山玉雕龙出现的原因,第三集《古玉神韵》,这一集的主要内容是讲众多红山玉器制作经过和红山人寄予玉器的期望。第四集《揭秘积石冢》将揭开红山人把积石冢建在山头上的原因、中心大墓中人物的身份和红山墓葬里用只玉器随葬的动机。第五集《聚焦女神庙》,将讲述一个红山人建立神圣的女神庙动机和女神庙发现经过的故事。第六集《日出红山》,这一集将分析红山人在5000年以前能够率先跨文明之门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的因素。 六集纪录片《五千年以前的文明》从设计拍摄脚本到收镜一共历时九个月,行程近一万公里,采访了许多研究红山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以及当年亲历发掘现场的考古工作者。他们以犀利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揭开5000年以前红山人创造文明之谜。 未完 请看 ( 东北新闻网综合) [编辑: 孙鹏]1 在中国典籍中,中华文明一向被形容为“上下五千年”,然而自现代考古学建立以来,能够证明文明存在的地下证据只能将中国文明史上溯到四千年前。红山文化的发现似乎证实,中国确实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因此提前了一千多年。 一次不经意的发现 1983年秋季的一个黄昏,夕阳的余晖将辽西建平、凌源两县交界之处的牛河梁染得一片赤红。北梁主山上,几个考古工作者已经进行了一整天的考古勘察工作。一天下来,他们一无所获。 在北山的两侧,已有一处红山文化的墓地在1970年代的考古普查中发现。按照常识,史前文化的墓地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总是与建筑遗迹相伴,除非它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被人为的或是自然的因素彻底破坏。北山地势高于牛河梁的其他山梁,这样一座大型平整的山台极似人工所为,然而,没有陶器、石器等遗物的发现作为佐证,考古学者是不能为其贸然下结论的。 轰动世界考古界的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就在这一次不经意的解手中被发现了。 后来,在正式发掘中出土的女神头像正好缺少一个鼻子,把最初发现的那个鼻子安放上去,不偏不倚,不大不小,恰好属于一个个体。 未完 请看 ( 东北新闻网综合) [编辑: 孙鹏] 2 牛河梁女神庙问世的时候,我正在上大学。上述故事来自我后来的一位同事,他曾参加过那次女神庙遗址勘察,后来又到我就读的大学进修。故事里有多少演绎的成分已无从可考,时隔多年,当初参加勘察的考古队员对发掘过程中的细节已记不清楚了。对于考古学家来说,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他们一方面在竭尽所能地恢复远古人类生活的情景,甚至不遗余力地去寻找细节,却忽略了在他们身旁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也许,对于这样的细节的考证,就只好留给以后的历史学家了。 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是中国首次发现的远古神殿,其遗址中文化内涵与宗教遗存的丰富程度都是任何其他遗址所无法比拟的。它的发现,对中国史前宗教及文明起源的研究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一场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讨论热潮也因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在国内学术界,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被掀动起来。 “中国的维纳斯” 1970年代以来,一批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如胡头沟墓地、小河沿遗址、大南沟墓地、三官甸子墓地逐渐被发现并予以披露,诸如C形玉龙等一些精美的玉器的出土使人们坚信这一地区的史前文化的重要性。当考古学者于1979年对辽宁喀左县东山嘴予以正式发掘,认定其为一处宗教祭祀遗址,而且还发现了女性人体雕像的时候,红山文化终于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轰动。 东山嘴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一处宗教祭祀遗址,两枚女性小型雕像也是中国首次发现的史前人形圆雕。以前半坡等史前遗址虽也有人形艺术品出土,但均为陶器上的附件,形体简略粗糙。东山嘴的人体雕像呈孕妇特征,臀部、阴部等性部位都被着意刻划,它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小型石头女性圆雕如奥地利“维尔伦夫的维纳斯”,与西亚出土的小型孕妇塑像在表现手法上都极为相似。因而,有的专家毫不迟疑地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更为重要的发现还在后面。1983年秋季,牛河梁女神庙被发现。198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古工作者对女神庙进行了正式发掘。尽管女神庙的出土是人们翘首以待的事情,但当它真的被揭露出来的时候,其建筑遗存的完好程度、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女神像的规模和精湛的雕塑技艺还是让人大吃一惊。 牛河梁遗址由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等16个地点组成,占地约50平方公里。女神庙位于牛河梁诸道山梁的主梁之上,其地位的重要性从地理位置上也得到了表现。女神庙和其北部的大型山台是牛河梁遗址的主体。山台地势平稳,系人力加工所为,南北东西长各200米,四周砌以石墙,极似城址。令人注意的是,神庙与山台的走向完全一致,说明应是一个整体。在山台北侧也发现有塑像残片和建筑物架,说明另有一座神庙与女神庙以山台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从而构成一台(一城?)两庙的建筑群体结构。 女神像发现于1984年10月31日的上午。一位参加发掘的考古队员后来回忆说,根本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那时的心情。是欣喜若狂吗?显然不是。当女神像被一点点剥离出来的时候,人们都屏住了呼吸,整个工地悄然无声,只有小铲和小刷子剥离泥土的声音在沙沙响着。当女神头像完全显露出来的时候,辽宁省博物馆的摄像师不失时机地把这激动人心的瞬间定格在胶片上。后来,这张照片被题为“五千年后的历史性会面”。照片上,女神坦然而镇定地注视着五千年后的人们,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未完 请看 ( 东北新闻网综合) [编辑: 孙鹏] 3 是否古文明? 红山文化的墓葬异于其他新石器文化常见的那种土坑竖穴墓,其墓上积石成塔,气势壮观,有“中国金字塔”之誉。每个墓地都设有中心大墓,似乎在着意表现“一人独尊”的等级观念。冢坛结合是其又一重要特点,冢上置坛,说明积石冢不仅为墓穴,同时还兼有祭祀的功能。这些积石冢的陪葬品几乎全部为各种精美的玉器,只有个别等级较低的墓葬以陶器为随葬物。 令人惊奇的是,在牛河梁遗址群南部一处名叫“转山子”的山岗上,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座类似积石冢的金字塔式建筑,与山丘浑然一体,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规模之宏大、结构之复杂非其他积石冢所能比拟。其建造十分考究,内部夯土,外部砌石,台体顶部有炼铜坩锅等遗物发现,说明其文化内涵的复杂性。作为一座单体建筑,它是至今发现的中国史前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由于尚未发掘,其性质有待进一步确定。 苏秉琦先生认为,红山文化同中原以及中国其他区域相比,在文明起源史上处于“先走一步”的前导地位。 牛河梁遗址北望老哈河,与赤峰的西辽河流域相接,东临大凌河,俯视朝阳、阜新两地,东北通过努鲁尔虎山山谷达教来河、孟克河流域,西部和南部有大凌河通达渤海,并沿着燕山山脉直下华北平原。牛河梁初次发掘的领队、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认为,鉴于以上的地理形势,牛河梁遗址正好处在红山文化分布区四通八达的中心部位,表现出对周围聚落的强大驾驭态势。 苏秉琦先生在对上述区域的原始文化进行多年的研究之后,形成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理论:古文化是指原始文化;古城是指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古国指高于部落以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红山文化在古文化聚落层次性分化的基础上已经达到产生最高层次中心聚落的水平,并以宗教形式将这种以一人独尊为主的等级分化固定下来。”(郭大顺:《龙出辽河滨》)这正是苏先生所论述的古国的特征。苏先生在中国第一次突破了考古学传统上的文明起源诸要素的理论,就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建立了新的理论体系。 所谓文明起源诸要素的理论诞生于西方。英国考古学家V.G.柴尔德认为城市的出现是文明开始的标志。美国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首先明确提出了文明起源诸要素的理论,他认为,无论任何文化,只要具备了下列三项中的任何两项,就应被纳入到文明的范畴:一、有高墙围绕的城市;二、文字;三、复杂的礼仪中心。我国考古界泰斗夏鼐先生在分析商代文明时也遵循了上述的理论,认为殷墟文化已经具有了城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所以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除了苏秉琦先生的理论以外,关于红山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学术争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文明起源诸要素展开的。刘素侠在《红山诸文化所反映的原始文明》一文中认为,红山文化后期出现在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应当是原始的文字,同时其聚落城壕的出现、青铜冶炼遗存的发现以及复杂的礼仪都足以证明红山文化已进入一个文明社会。青年学者陈星灿则针锋相对地认为,红山文化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因为现有资料并不能证明红山文化已经具有了青铜器的铸造和应用以及城市和文字的产生,因而红山文化并不具备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 未完 请看 ( 东北新闻网综合) [编辑: 孙鹏] 4 惟玉为葬 然而无论如何,红山文化在与之同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占据了最高的发展水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不仅引发了学者们对文明起源问题的思考,同时也引发了对炎黄时代古史研究的热潮。从这一点上来看,以牛河梁为中心的红山文化的意义在于,古史学者们终于摆脱了片面的神话意识的影响,进入到了一个将考古实物材料引进到古史研究中的一个实证阶段。 成组出土精美玉器是红山文化的一大突出特点,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只有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堪与其媲美。 红山文化的玉器可分为三类。一为斧、凿、锛、铲、刀等工具和兵器;二为动物雕塑,如龙、虎、龟、蝉、熊等;三类可暂称为“饰品”,是被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具有某种特定形状的器物,如勾形玉佩、连环饰、琮、箍、璧、环、璜等。有人把第三类玉器同《周礼》中记载的六种玉礼器璧、琮、圭、璋、琥、璜比较,发现在红山文化中均可以找到相似甚至相同的东西。由此可见,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具备了夏商周三代文明中“礼”的雏形。郭大顺先生因此进一步提出,“惟玉为葬”的实质乃是“惟玉为礼”。 将出土成组玉器的牛河梁积石冢与近旁的女神庙相联系,我们不难想像,这些享有如此规格大墓的主人一定拥有较高的宗教地位,占有通天祭神的宗教权力,而这些并不一定属于实用的玉质工具、饰品和以神化动物为题材的玉器,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神器性质,是通神的工具。 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商代的至高神“上帝”崇拜观念并非发生在商代,而是在史前时代就已出现。巫是人神之间交通的使者,红山文化随葬有众多玉器的主人或许正是这样的巫。玉器乃是巫师代表人奉献给神的礼物,同时又通过玉器来表示神的存在,即“以玉示神”。巫师在与至上神沟通时还要用一些灵性动物作为自己通神的助手,这种宗教风俗在近代的满族-通古斯语族的萨满教中还可以见到。那些动物玉雕以及神女庙中的动物塑像正是这样一种观念的展现。由此可见,“礼”的实质乃是人对神的崇拜和赞美。 勾云形玉佩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十分有特点的一种器物。其中心为旋涡形,四角作卷勾状。已发现的勾云形玉佩均置于死者的胸前,说明其非同寻常的神圣意义。陆思贤先生认为它是红山文化先民“古城古国”的徽帜,应该说这是一个有创见性的见解。玉佩上急剧旋转的涡形纹和勾云纹体现了巫师在同至上神沟通时那种旋狂迷醉的感觉。 未完 请看 ( 东北新闻网综合) [编辑: 孙鹏] 5 雾里看龙 玉龙显然是红山文化玉雕中最夺目的亮点,其独特而精美的器形以及众多的出土数量使它成为红山文化出土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种类。同时,“龙的起源”这一流行多年的热点问题又因红山龙的出土而再度升温。 在红山文化的前身———辽宁阜新市的查海文化遗址中就已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石块摆放的龙,身长约20米,头、尾、腿、足可辨,周围有50多座房址环绕,其尾部与遗址中最大的房址相连。在它刚出土时,对其是否是龙,辽宁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持谨慎态度。然而,当它全面呈现出来时,那昂首张口、身躯宛转、似欲腾空飞起的形象使人无法否认,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已于辽河流域面世。 关于龙的起源,最流行的说法是闻一多先生的观点。闻先生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再结合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形成。 郭大顺先生虽然主张“猪龙”应为“熊龙”,却并未直接提出“龙起源于熊”这样类似的说法。他在《龙出辽河源》中以赵宝沟文化中的动物陶尊为例,认为龙是沟通人间和天上的媒介。这一说法颇有启发意义。赵宝沟文化与红山文化大约为同时期,有许多共同特征,在地域上又同红山文化相邻,它曾有一件刻划有鸟、猪、鹿等动物纹的陶尊出土。四个动物体躯盘蜷而舒展,似在空中遨游,郭大顺直接将其定名为“龙纹陶尊”。这些辗转腾空的动物形象似乎说明:龙真实的起源和实有的动物并无直接、必然的联系,它的旋动回转同上文提到的勾云纹一样,正是人与至上神沟通时的那种旋迷感觉的艺术再现。 未完 请看 ( 东北新闻网综合) [编辑: 孙鹏] 6 商文化的祖先? 红山文化一经发现,其美术特点与商代文化的相似性就迅速被学者们捕捉到了。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上文提到的C形龙与商代殷墟的妇好墓出土的龙的比较。二者在轮廓上几无出入,只是龙头的样子不甚相同。基于此,王曾先生将考古发现同古史传说结合起来,推断红山文化正是商文化的祖先。 据史载,黄帝最终平定蚩尤之乱曾得到女魃的帮助。王曾推测古史所说的女魃正是“红山王国”的大军。这支进入中原的红山先民在战后并未回到北方,而是在中原一带流动,大致在尧时迁至商丘,以后又因有功被封于商丘。红山先民因其原有的高水平文化为上古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契在尧舜时做司徒,掌教化百姓和百工之事,助禹治水,功劳卓著。其后代伯益凿井,番禺以竹为舟,吉光发明木车,王亥发明牛车,相土发明了马车,这些都体现出了红山先民原有的手工业优势。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其经济实力后来已远远超过了夏王朝,也正因此才能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未完 请看 ( 东北新闻网综合) [编辑: 孙鹏] 7 ( 东北新闻网综合) [编辑: 孙鹏]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