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经济观察:外资缘何退潮中国电力投资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0:54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12月21日电(记者冯源)“最大股东从美国的赛德变成了中国的华润,但我们电厂的运行管理依然平稳。”温州特鲁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向记者说。

  2003年3月,温州特鲁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最大股东——美国赛德能源公司将拥有的40%股份悉数转让给华润集团。这家公司也结束了浙江省第一家中外合作电力企业的历史。
温州特鲁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温州发电厂二期工程。

  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杭州)投资峰会上,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经济师胡兆光提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第一批外资电力独立开发商已基本退出中国发电领域。

  2004年3月,美国电力公司以345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拥有并经营的河南南阳浦山电厂的70%股份出售给南阳市能源投资公司。首家以外商特许权BOT方式参与中国发电领域的外国投资商法国阿尔斯通公司撤出了广西来宾电厂B厂项目的40%股份,目前也已经撤出中国市场。

  据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统计,1990年,外资占中国电力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为12.2%,随后6年间,该比例一直在9.5%上下波动,到1997年出现了外资投资中国电力市场的高峰,这一比例上扬到14.5%。但这个比例随后又逐年下降,到2002年急剧下滑到7.5%。

  胡兆光分析说,外方纷纷撤资中国电力市场,一方面原因是外商自身“后院起火”。例如,2003年8月美国、加拿大两国大停电事故发生后,美国民众和政府都强烈要求电力公司整修电网,对输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美国电力公司作为行业巨头,不得不出售海外非核心资产。

  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投资风险影响了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胡兆光说,外资投入发电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回报。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了解决当时的缺电问题,鼓励地方集资办电,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投入发电项目时,与外方在购电量和电价等方面达成了优厚的协议,但在2002年启动的电力市场改革确定了电力竞价上网的大方向后,以往协议纷纷失效,外资发电项目的市场风险因而大大增强。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眼下的电荒,各地纷纷上马大型发电项目,激烈的竞争格局压缩了外资进入的市场空间。此外,电站建成后要经过几年的运营才能盈利,许多外商都担心等到现在投资的发电项目进入盈利期后,却会碰上电力供过于求的时期,而造成亏损局面。于是在中国已经有项目的外方陆续撤离,没有项目的外方则继续观望,等待下一轮电力缺口的来临。

  胡兆光认为,外资投入中国发电领域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也符合中国电力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方向。而且,发电领域国资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不利于政府制定全面的电力政策。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对外资撤资电力领域的现象予以高度重视。(完)(责任编辑:宗爱强)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