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博导联手挽救“网瘾少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7:25 荆楚网-楚天金报 | ||||||||
17:25:41)楚天金报记者赵飞通讯员李广斌青少年沉迷网络现象令人担忧。一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其中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这种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而形成对网络的强烈心理依赖现象被心理学界称为“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国内尚无一家专业机构能够系统地扭转和治疗“网络成瘾”行为。记者前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心理系江光荣、刘华山、
武汉市网络成瘾少年过万人江光荣教授表示,目前的世界精神医学领域还没有把网络成瘾归入精神疾病范围,只是部分研究者比照赌博成瘾的评判标准来诊断网络成瘾。网络、赌博成瘾都与毒品这类物质成瘾不一样,它没有生理上的依赖因素,而是一种心理病态行为。去年4月,江光荣教授带领心理系部分毕业生,对武汉市青少年上网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接触过网络的男女生比例相当,约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95%,但男生平均上网时间却是女生的2倍以上,其中男生上网大多数都是以玩游戏为主,而女生则是以聊天为主。学生上网时间最多的是在高一年级,其次是初一,毕业班学生上网率明显下降。江光荣说,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根据美国Young和Bread教授制定的评判标准,制订了9条评判标准,被测试者只要满足其中5条便可被判定为网络成瘾,这9条标准是:经常回想起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要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或容易发怒。上网时间比计划的要长。虽然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人际关系(如与父母、老师、朋友等的关系)。因为上网,影响了学习。曾经对家人、好友或其他人撒谎,隐瞒上网的事。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嫉妒、内疚、焦虑或抑郁)的方法。根据这9条标准,该系发现达到网络成瘾的中学生约占到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8%,其中大多数都是男生。按这一比例计算,武汉共有几十万中小学生,其中整天痴迷上网的学生超过万人。 网络成瘾有共性专家指出,过度使用网络常常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和社会适应困难。在社交活动中会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和持久,记忆力减退,对其他活动缺乏兴趣,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情绪低落。在生理上,会出现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在行为方面,会出现品行障碍,产生攻击性行为。因此,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有种“谈网色变”的心理,生怕孩子接触网络。江光荣认为,导致青少年产生上网病态行为的原因,一般都有内、外两种因素。经过调查发现,在性格上,上网成瘾的学生绝大多数存在内向、孤僻、敏感的特征,而这类学生在学校、家庭中也几乎都有被人看不起、经常失败、缺乏帮助等经历。这类共性问题说明,青少年迷恋网络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但更重要的却是教育引导上的失败。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理的发育,会出现自我意识的唤醒,希望别人能认同自己,同时好奇心、探索欲增强,渴望与人交流。主要的需要有:①性的需要;②独立探索需要;③成就和控制的需要;④交往和归属的需要;⑤自尊的需要;⑥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这些成长的需求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正常满足,他们便会采取其他扭曲的方式来满足。现在不少网络游戏的玩乐方式,正是投其所好:在网络游戏中不论年龄,只看谁玩得好;在网游中可以尽情探险,并能进行社会交往;在游戏中可以迅速成名、富有等等。尽管这都是虚拟的,但却以虚幻的方式部分地满足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不了的需要。江光荣给记者打了一个比喻:如果一个聪明漂亮的孩子从小就受到优良的教育,并且各方面都表现出色,在学校成绩突出,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称赞,在同学、朋友中交际广泛,受到同龄人和长辈的关注,那么他对生活自然就充满信心,并很容易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建立明确的成长目标,他就会乐于在实际生活中去探索和发现。反之,如果一个孩子资质普通,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赶上老师和家长为其设立的目标,经常被批评、责骂,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处于弱势,生活中缺乏来自师长的指导,他便很容易藉由其他方式寻找能表现自己的空间,从而沉迷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断瘾需要适当的教育方式在找到了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后,家长和老师也要相应地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首先家长不要事事处处都用自己的意志去约束和管教孩子,理想的情况是,给孩子这样一种感觉: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家长会随时帮助、指引自己渡过难关;而当自己想表达、实现个人想法时,家长又能无微不致地给予支持和引导。孩子的这种生活安全感越强,他们对生活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便越强。成长中的青少年既有孩子的天性,也有成长的需要,关键看家长怎么引导。首先,家长要有防范意识,有些家长由于自身工作、认知、情感等原因,对孩子上网听之任之,等孩子出了问题不能及时觉察,这是导致孩子沉迷网络的一个客观因素;同时,家长也应认识到,网络作为一项信息工具,本身是有利于工作和学习的,完全禁止孩子上网,既不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因此家长对子女上网可以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对青少年应实行公开上网、限时上网,并有目的地培养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父母要想更好地监控孩子的上网行为,应当对网络有所了解,最好是自己上网,与孩子讨论,说不定孩子会带你在网上遨游。其次,提高青少年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重塑自信。学校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其他活动,多与人交往,注意与亲友、同学的关系;多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压抑的情绪通过正常的人际交流宣泄出来,让其体验到现实人际交往的成功,从而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对出现了问题的青少年,教师、家长也不要悲观失望或采用打、骂等过激方式责怪学生,要把逐渐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当大人,以平等、协商的口气进行交流。对于在网络中已经迷失自我的青少年,要寻找合适的方式去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转移他们对网络的依恋和注意力,充实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在生活中为他们找到网络的替代品。如打球、陪孩子做游戏、锻炼等。同时不要压抑青少年上网的欲望,要使他们有正确的上网态度,在现实中一样能敞开心扉。对于重症成瘾者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或脱敏疗法,并配合药物调整等,以改善大脑功能和心理状态,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他们的身心获得解脱。 五博导计划12天扭转“网瘾”江光荣教授表示,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新课题。2004年暑期,华中师大心理系专家与《楚天金报》成功举办了5期针对包括网络成瘾在内的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集中训练营,至今仍在对不少参加辅导的学生进行后续支持和帮助,效果非常显著。以此为基础,他和刘华山等另四位博士生导师,就“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做了不少调查研究,获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数据,并设计了一套“帮助和辅导”课程和辅导方案。目前华中师大心理系和心理辅导研究所正在筹备设立国内首家“挽救网瘾少年特训基地”,并计划通过“12天扭转短训、1-3个月集中扭转训练”等“特训营”方式,在短期封闭环境下,对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兴趣转化和现实生活目标重建,并对参加训练的学生进行科学的长期跟踪和评估。江光荣告诉记者,目前华中师大的“12天扭转短训”计划共分为两部分。其中之一是“成长活动”,即采取体能训练、障碍跨越等形式,让参训的学生在远离网络的情况下,去体验自我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和逆境中同龄人相互帮助的友情和关爱,提高他们与人交流、展示自我的兴趣与能力。同时,平时双眼无神,一见电脑就两眼放光,是网瘾者的一项重要特征,他们计划采取军训等形式让参训学生习惯运动,感受大自然的吸引力。第二部分是“家庭培养”,即让家长也参与短训,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和需求,针对不同的家庭和学生重塑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孩子与家长深入沟通,为克服网瘾的学生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空间,以达到家庭辅助扭转的目的。江光荣表示,12天虽然不是很长,但根据该校这套扭转方案,可比较准确地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以前沉迷网络的内在原因,从心理上为他们戒瘾,但这种扭转能否长期持续下去,则与其所处的家庭、学校环境密切相关。他和另四位博导正在通过对参训学生的后期跟踪,努力寻找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的社会解决途径。家长和学生可拨打电话027-87861880、87861172,与华师心理咨询中心联系咨询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