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中国首个真人谈性节目搁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17:59 时代人物周报 | ||||||||
本报记者 李梓 所有的争论都在广电总局的一个通知面前嘎然而止。2004年12月10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面罩》的出品方北京世熙传媒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没有制作经营广播电视节目的资格,因此要求所有已经购买了该片的机构暂停播出该节目。
中国第一个“真人谈性”的深夜节目就此搁浅,而观众原本以为在2005年的1月1日深夜,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它。 这一切来得突然。两天前,《时代人物周报》与世熙传媒负责宣传的胡女士预约了采访。但通知下达后,世熙传媒取消了采访,拒绝就《面罩》的命运作出任何评价。 空白等待填补 每天零点以后,大部分电视频道相继停播,仅有的几个频道也是在播放一些陈旧的电视剧或各种电视购物节目。供给的贫乏,使“中国第一个深夜访谈节目”《面罩》即将面世的消息一出现,就引起了相当一部分观众的期待。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都是24小时播不停的,夜晚的时段被各种各样的谈话节目占据。在美国,各大频道都有自己的金牌访谈节目,从CNN的严肃新闻类访谈《拉里·金直播》,到大卫·莱特曼的滑稽访谈节目《夜晚》,每档节目都以准确的定位吸引着各个层面的观众。而中国电视界近年来访谈类节目也大有扩展之势。但是,作为夜晚谈话节目的第三类,即关于性的私密话题,暂时还是个空白。 一位中国留学生初到德国,由于时差的问题在夜晚不停地换台,后来她惊奇地对国内的朋友说:“天哪,这里每个频道晚上都在说那个话题!” 在中国,勇敢摘下“第一个真人谈‘性’电视节目”桃子的,是一家私人公司。《面罩》的总策划、世熙传媒公司董事长刘熙晨对此惴惴不安:“我更愿意人们把它称为一档有关生殖健康的节目。” 刘熙晨的谨慎,还体现在节目对外宣传的时机选择上。《面罩》第一次与传媒见面,是在世界艾滋病日之前的“性文明与艾滋病”论坛。在那个论坛上,《面罩》的即将开播被认为是“顺应了预防艾滋病、提高大众性文明程度的要求”。 其实,在《面罩》之前,中国电视上已经有多个以“性”为内容的访谈类节目,其中的代表当属北京电视三台开播长达10年之久的《生命·生育·生殖》节目。但现有的这类节目大多更像讲座,邀请嘉宾多为专家学者,观众并没有真正走到节目中,节目的互动性始终凸现不出来。 这与广播里性节目火暴的局面完全不同。一名暨南大学的男生描述说:“每到《零点一加一》(广州电台)的时段,宿舍整个楼道里都是这个节目的声音,没等打电话的听众把问题说完,许多同学就开始模拟主持人的声音解答,这个节目培育了众多‘专家’。” 此外,广播中的性节目还有了电视中所没有的娱乐性,像万峰这样“不是专家的性节目主持人”的段子成了网络流行的笑话。 《面罩》的策划人刘熙晨认为,他找到了解决目前电视类性节目困境的方法:“我们选择一种‘面罩’的形式,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所有有性问题的人,能够走出来,讲出来,在专家的指点下,确实解决自己的一些困惑和压抑。” 折衷的定位 “面罩”之下,参与者讲述的尺度究竟能有多宽,成为网络上热评的话题。 对于《面罩》栏目名称本身,南方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周繁称之为是“这一类节目在传媒行业中(处境)的写照”,而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董天策则认为是“对现实的妥协”。董天策说,尽管戴上面罩确实会给观众造成一种隐约的暗示,即这类问题不适合公开讨论,但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中,也只有采取类似的方式,才可能维护讲述者的隐私权,至于何时才能不需要面罩,“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除了戴上面罩保护讲述者的隐私外,节目策划人还充分考虑到这类题材在中国可能引起的争议。 《面罩》最初定位为深夜的栏目,即完全属于成年人的栏目,后来为了避免有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好的影响,策划方着重强调节目也同时适宜并欢迎全家人一起观看。而专家组认为,这势必大大减少说问题的尺度,“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面罩》专家组成员胡佩诚认为,成人性教育有必要在这个节目当中增加进来,以区别于其他的节目。但出品方最终对节目保持了一个中庸的姿态,以一种委婉的语调谢绝了专家们的建议。 另一种担心是,戴上面具之后,会给观众造成一个暧昧的感觉,即关于性的话题是不能公开说的。 上海教育电视台夜间12点的性访谈节目《生命之源》制片人沈圣道表示,自己并不赞同戴上面罩说故事的方式,“说自己的故事或者心得并不是丑陋大曝光,不故作神秘,而以平常心和自然的心态来说性,才是一种健康的追求。”沈圣道说。而著名性学专家马晓年则认为,戴上面罩“符合中国人所要求的含蓄”。 有无面罩的区别是,《生命之源》开播已近一年,该节目曾试图邀请一些当事人直接参与节目,但几经努力毫无结果;而《面罩》尚未开播,却已经一口气录制了30集节目,这意味着有30名中国人在公众面前讲述了自己最私密的话题。 “在我国,各种人群所能接收的信息有很大的差异,人们对一个事物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而电视传媒几乎是辐射到所有的群体里,很难有一个让各方面都觉得平衡的方案。” 董天策表示,访谈类节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持人的掌控力,具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来”。 意外死亡 节目还未开播,就在很短的时间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让《面罩》总策划人刘熙晨颇感意外。在节目与媒体见面仅三四天后,他就吩咐把宣传先缓下来,但网络上的各种评论热度依然不减。 为了平息各种猜测,世熙传媒在接受采访时特地强调:“节目绝对没有任何刺激性的画面。”不过人们依然看好这个节目,按照刘熙晨的说法,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两三个频道争买《面罩》的状况。 乐观的前景到12月10日正式中止,此后刘熙晨关闭了手机,世熙传媒对外的口径也一致变成了“无可奉告”。 同时,另一方的暧昧态度也浮现出来。按照世熙传媒在11月底发布的消息,《面罩》已经计划在全国50座城市同步播出,并公布了已购买节目的电视台名单。但在12月10日以后,被世熙传媒宣布为已经购买该片的电视台纷纷表示,并未正式购买该片。 国家广电总局的《通知》口气严厉,通知同时要求所有的电视台加强对访谈类节目的管理,这无异于给当今中国电视节目“谈话热”浇了一盆冷水。国家广电总局节目播出组否定了《面罩》的被查处与其内容有关,并且认为“即使世熙传媒能够取得许可证,《面罩》能否播出也只能再说。” 有望揭开中国电视谈性节目新篇章的《面罩》,与观众的距离似乎一下子变得远不可及。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