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自贡市治理水污染创建优良人居环境纪实(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04:0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半城青山半城楼,清清河水绕城流。12月16日,自贡釜溪河美景宜人:河水碧波荡漾,河岸山坡上绿树成荫,极具特色的川南民居掩映在一片翠绿之中……

  往事不堪回首。两年前,被誉为自贡市“母亲河”的釜溪河河道污泥淤积,洪灾频繁,河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河水颜色接近黑色,简直就是一条“臭水沟”。

  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两年前,釜溪河水质为劣V类,氨氮、COD、悬浮物等指标均超标,导致沱江自贡段劣V类水质;如今,釜溪河水质为IV类,已达到功能区要求,进入沱江的出口水质达到IV类。

  变化,源于自贡人科学的发展观和治污的决心。

  强化意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

  “自贡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居于后位,环境污染问题也很严重,科学的发展观究竟该如何体现?”市委书记唐坚陷入沉思。

  唐坚的担忧不无道理。早在上世纪末,和全省许多城市一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结构性污染的矛盾,也摆在了自贡人面前。

  自贡市是资源性老工业城市,长期背负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由于工业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落后,以盐化、有色金属为主的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全市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8.8%,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污染处理能力弱。

  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环保意识,迫在眉睫。1999年,自贡市委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讨论治污方法和环保规划,建立健全了环保组织保障体系,实行环保目标一票否决制。为落实规划,该市采取了积极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人固定联系一家污染企业,不定期到企业检查治污项目落实情况,和企业一起探讨环保生产、循环经济的路子;将各项责任细化到区县领导和部门,逗硬奖惩;在市民中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制定市民公约等宣传活动。

  雷厉风行见行动。2000年,自贡开始清理关闭“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到目前为止,已关闭此类企业187个。

  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管制结合,保护母亲河”的思路,各级干部、企业统一了思想,“抓环境就是抓民心工程,抓环保就是抓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市民开始主动配合政府的治污工作,充当起“监督污染源、还一片清水”的志愿者。而原来一些制造污染的企业,也慢慢转变了观念,“昨天是制污罪人,今天做治污英雄”。

  今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位市民打手机找到市长罗林书:“我家楼下有一家娱乐城,噪音污染严重,希望市长能亲自过问一下。”接到电话后,罗林书马上找到市文化局局长,文化执法部门的同志立即赶到被举报的娱乐城。当罗林书得知噪音源已受到处罚时,已经是次日凌晨4时了。

  “群众环保意识提高是好事。”罗林书告诉记者,有了群众的监督和配合,党政干部会更有责任心,政府、群众、企业,共同把环保工作进行到底。

  重点攻坚

  工业治污谋长远

  自贡鸿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该市一家大型化工企业,也是造成釜溪河下游污染的重污染企业。仅鸿鹤化工公司一家排放的氨氮量,就占全市工业企业排放量的70%;该公司每天产生的废渣粉煤灰有10余吨,从1989年至今,粉煤灰已堆成了一座山,废渣运送沿途造成的扬尘污染、农田污染不计其数,运送粉煤灰的费用支出高达几千万元。

  像鸿鹤化工这样的上规模工业企业,自贡市一共有264户;其中,分布在沱江流域自贡段、釜溪河流域、岷江水系越溪河沿岸的重点污染企业有33户。这33户企业,每年的废水排放量为2963吨,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的84%;年排COD3700吨,占全市排放量的81%;年排氨氮4235吨,占全市排放量的99%。

  工业污染治理是重点,更是难点。自贡人深知,这些严重污染的企业,也是工业经济的支柱。权衡利弊后,该市规划:把改造传统产业与工业达标排放结合起来,通过工业污染治理,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因吃尽了环境污染苦头,5年前,鸿鹤化工就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环保治理项目,氨氮排放量由每年2185吨降为1085吨,废水悬浮物从每年6800多吨降到1950吨,悬浮物去除率达到99.6%。该公司今年底即将投产的30万吨水泥项目,可将企业每年产生的全部粉煤灰、80%的石灰全部消化,形成新的“煤-发电-粉煤灰-水泥-高附加值建材”的循环经济生态链,每年将新增利润3200万元。

  作为自贡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污染整治责任书的10户企业之一,自贡硬质合金公司承受每年3500万元的损失,“痛”下决定:永久性关闭两条污染严重的生产线,保留一条生产线,另一条生产线限产50%。如今,该公司排放的氨氮指标下降了99.6%,COD下降了89%。通过调整结构,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企业经济效益已初显。董事长张毅告诉记者:“以前要求关闭生产线,思想上老想不通,现在看来,是给企业长远发展带了无穷活力。”

  成效十分明显。目前,该市33户严重污染企业都已实现达标排放,削减氨氮排放70%,COD下降了81%。污染治理的同时,企业效益也快速增长。1—11月,该市工业增加值增长40.5%,利润增长62.5%。

  本报记者李丹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