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燕赵都市报:走出对网络语言的认识误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19:30 燕赵都市报

  作者:傅新

  “网虫”们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网络新词汇正在迅速蔓延。对此,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专家李如龙深感到担忧,他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新华社12月19日)

  对于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语,人们向来有着不同的认识,李如龙教授的观点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与一些正统语言专家回避甚至鄙视网络语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由敲起键盘来劈里啪啦的网上“高手”们制造出来的新奇词语,却为众多网民所熟悉和喜爱。在笔者看来,对于网络语言,一些人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走出这些误区,是正确看待和引导网络语言的关键。

  其一,有些人认为网络语言不规范,是对传统语言的滥用和肢解。事实上,语言是否规范,主要取决于人们是否认可。一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如“晒太阳”、“自行车请下车推行”等,本是不符合语言规范的,但用的人多了,人们也就普遍接受了。象“炒鱿鱼”、“大款”、“托儿”、“AA制”、“卡拉OK”等新词语出现之初,也有人认为是滥用,是不规范的语言,但现在这些词语已经深入人心。网络语言也是如此,某个词语是否规范,不应当拿现有的标准和习惯来衡量,而应当让它接受时间的考验,大浪淘沙,好的词语会慢慢稳定地保留下来,不好的自然会被逐渐淘汰掉。

  其二,有些人认为汉语词汇里已经有了某个词语,就没必要在网络里使用另一个表示相同意义的词了。殊不知,汉语语言的独特魅力,正是体现在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上。如将电子邮件称作“EMAIL”或“伊妹儿”,都比原词语简便而富有个性色彩;将“东西”称作“东东”,感觉上也更亲切随意些。丰富多彩的网络新词语,无疑给人们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方便。

  其三,有些人将语言看成一个简单的封闭的静态系统。事实上,新词语都是新事物、新概念的反映,如果说汉语的语音、语法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话,那么只要时代在前进,新语汇的出现就是必然的,而新语汇的出现,又是对传统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前几年年出现的“理念”、“互动”、“双赢”、“脱口秀”等词语,已被一些汉语词典收录。相信一些网络新词语,如网虫、黑客、伊妹儿、灌水等,也会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民们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网络新词语的简洁、趣味和随意,是它相对于传统语言的优势和特色。成千上万的网民在使用着网络语言,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一味地鄙视恐怕只能让语言研究脱离实际而曲高和寡。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