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石狗跻身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列(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13:55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跻身29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列,是广东入选的唯一项目 本报讯记者孙璇、实习生倪黎祥报道:广东雷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志坚善于与“狗”打交道,昨日喜获“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百越聚居狗为图腾 陈坚打交道的“狗”不是常见的活蹦乱跳的狗,而是湛江市的民间文化瑰宝———雷州石狗。最近,因保护有方,雷州石狗已跻身29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之列,这是广东迄今唯一入选这一全国性保护工程的项目。 何谓石狗?陈志坚介绍,古雷州是百越族聚居之地,产生了以狗为图腾的民俗崇拜,继而出现了用大青石雕刻成狗形状的民俗信物,俗称石狗。 石狗图腾崇拜经历了从隋唐时期报喜灵物、至宋元明清时守护神灵和司仪宠物的演变。时至今日,雷州城乡仍随处可见石狗,它们被安置在村口、路边、巷口、门口、祠庙等地,寓意驱邪镇魔。据不完全统计,雷州现存的石狗约有2万尊。 因狗而生大量民俗 雷州石狗的造型,千姿百态,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有“南方的兵马俑”之誉,极具研究社会文明、历史沿革的价值。 陈志坚介绍,因石狗而产生的当地民俗有很多,比如,古时传说狗有灵性,见到姑娘就竖尾巴,人们忌其淫,凡结婚的新娘路经石狗,都给石狗涂抹上石灰粉,使其看不见新娘;又如,古代雷州蛮烟瘴地,人口稀少,不少石狗的造型亦拥有硕大的生殖器,显示雄者阳刚之气,成为人们追求繁衍生息的崇拜灵物。 随着社会变迁,一些石狗原本所在的乡村已经全村迁移,空留石狗栖身荒草,面临损毁、灭失之忧。 为每只石狗办“户口” 前年开始,湛江市和雷州市辟出专门资金,用于搜集发掘石狗文化。专家们奔赴城乡,走家串户,清查石狗的分布、数量等资料,为每只石狗办“户口”。 对于保护条件较好的石狗,他们与当地文化站和社区文物保护小组签订《责任书》,做好石狗的原生态保护;对于散落于荒村野岭而又缺少保护的石狗,则一概收集,迄今已收集到约300尊,并建起了一座石狗陈列馆。不久前,为广东拿下了首个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 陈志坚说,雷州将建一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石狗博物馆,该馆目前已处于筹建阶段。 (晓航/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