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海归青睐国企渐成趋势令人欣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09:0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作者:张敏 据12月22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04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聚焦特大型国有企业”活动12月21日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有1200人报名,500人受到邀请。从报名情况看,国有企业对海外留学人员有较强的吸引力。报道还说,就职外企曾是海外留学人员的不二选择,据专家预测,今后向国企流动将成为一种趋势。
如今,海外留学人员回国的数量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达到70万以上,其中回国留学人员达到了17万;仅2003年,留学回国人员就超过两万人,其中三分之一在特大型国有企业就职。无疑,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 那么,海外留学人员向国企流动何以能渐成趋势?笔者以为,有三个原因不可忽视。 其一,国企的发展空间较为广阔。以前,很多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大多首选外企,不少人认为就职国企风险太大,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对企业文化、思维模式等方面的不适应,对经营管理者素质的担忧,对复杂人际关系的畏惧,等等。如今,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外企是否能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对海外留学人员来说则成了较大的困惑。 事实上,一些不论在才识还是经历上都出类拔萃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外企明显无法得到足够的上升空间。几乎所有在外企工作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感受到所谓的“透明天花板”对他们继续上升的制约。据了解,很多外企跨国总部设在欧洲、美洲或世界其它地区,即便是中国分支机构的高层管理者,对公司的整体性参与也是有限的。而在国企,他们大多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其二,部分国企正在逐步自上而下地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相当一部分国企曾经在用人观念上一味追求对人才的“所有”,没有顺应当今“不求所有,只求所用和所为”的大趋势。在制定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上,往往把物质资源的配置和开发放在首位,竭力增资增量,而对人才资源的配置和开发并未做到未雨绸缪。现在,一些国有特大型企业放下了“国老大”的架子,在人才争夺战中,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 其三,一些企业能够按照人才市场的要求,提供较高的待遇和薪酬。需要强调的是,国企这几年的薪酬制度改革不能不说是吸引“海归”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到今天以相应的待遇和薪酬留人,国企在人才观念上正在发生转变。 新近公布的一份国内薪酬统计报告显示,与2003年相比,国企月薪涨幅达19%,比外企涨幅高出3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外企。而笔者发现,如今国企能够提供的综合报酬已相对提高,这种综合报酬包括:支付具有竞争力的薪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稳固的保障体系和保障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加之随着企业的改组改制、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举措的实行,企业在远期收入方面极具吸引力,就职国企不仅能使留学回国人员有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而且还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们注意到,不少国企在饱尝人才储备不足的苦果后,开始意识到引进人才的重要性,大多愿意为引进人才进行投入,引进人才的物质条件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一些国企已认识到必须为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让他们有施展的空间,从而吸引了大批“海归”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