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民间艺术展:失传“葡萄常”现身 蛋壳刻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03:42 新华网
  280件民间工艺品集体亮相中华世纪坛
北京民间艺术展:失传“葡萄常”现身蛋壳刻将(图)
  一名女游客在观看工艺品“元蒂京剧人形”。昨日,北京民间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举行。记者吴江摄

  失传20多年的玻璃吹制工艺“葡萄常”,昨天现身在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北京民间艺术展,同时展出的有风筝、泥塑、面塑、毛猴、剪纸、蛋雕、京剧脸谱等20多个艺术门类的280件民间工艺品。

  第四代“风筝哈”喜迎新年

  设在中华世纪坛一层的民间艺术展厅里,摆着形态各异的数十只风筝,天花板上更“卧”着一条中国龙风筝。

  一进展厅,大大的红色“喜”字风筝让展厅平添喜庆气氛。北京民间文艺家秘书长于志海介绍,这是“哈式风筝”的第四代传人哈亦琦制作的汉字风筝。离它不远处,还能看到“曹氏风筝”的传人孔令民父子制作的“一团和气”。乍看之下,是一个乐呵呵的男子盘坐着,仔细一看,原来这个男子的笑脸是由两名男子的侧脸组成的,三人喜滋滋地抱作一团。

  展厅的西隅,老北京特有的工艺品数百只“毛猴”正忙着赶厂甸庙会。于秘书长介绍,每只“毛猴”均由玉兰花蕾、蝉蜕、白芨等三味中药制成。

  “葡萄常”二十年后复活

  “我还以为是真的葡萄呢!”一位观展市民看着展厅正中的一篮新鲜“葡萄”说。“这都是用玻璃吹制而成的,经过数十道手工工艺,是我国失传了20多年的民间工艺‘葡萄常’玻璃工艺。”于秘书长说。

  “葡萄常”的第五代传人常弘女士介绍,常家原是清代吃朝廷俸禄的旗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朝廷停止了对旗人的俸禄。常家老祖宗常在为了谋生,先是用泥制作泥葡萄和泥葫芦出售,渐渐研制出玻璃葡萄。她说,1894年,常家制作的玻璃葡萄和玻璃葫芦被安放在御花园的葡萄架上,给慈禧贺寿,从此“葡萄常”声名远扬。

  由于古时传男不传女,为使“葡萄常”这项技艺流传下来,常家第三代出现了“葡萄常五处女”。五人中最小的一位常玉龄女士于1986年逝世后,该手艺便在民间失传。今年5月,常弘女士和妹妹一道,经过三个多月的回忆、试验和改进,重拾这个古老的制作工艺。

  蛋壳刻出“一百单八将”

  通常人们会在易碎的鸡蛋壳上绘画,但李雪松选择了用刻刀雕刻。这次展览,李雪松拿出耗时两年多雕刻的一百单八将,“每只蛋大约要刻30多个小时。也刻碎了几只蛋壳。”

  李雪松说,他最早是在石头上雕刻,1997年一次偶然在鸵鸟蛋上雕刻,后来便开始尝试在鸡蛋壳上刻字。

  他说,雕刻时,需要把蛋壳刻掉三四层,露出白色的部分,又要保证不能将壳刻穿,是个“小心翼翼”的活。(记者林玉洁)(责任编辑:单长虹)(来源:新京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