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学问不能想当然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10:45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我睡午觉有个习惯,总要有本杂志或书在手中方能入睡。一日我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屋》杂志(2003年第四期),目录中《“三一八”枪响之后》———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翻到文章的那一页,文章的第一段就使我大跌眼镜:“历史将永远记住———1936年3月18日下午,天色阴沉,寒气逼人,在北京新华门前,段祺瑞政府悍然下令开枪……”。我无法入睡,我们的学者将京城张自忠路口段祺瑞临时执政府搬到了新华门。我不知道那天天气是否阴沉,寒气是否逼人,但段祺瑞临时执政府不在新华门是不争的事实。

  不要着急,这只是我所发现的学者想当然的事例之一。又有一日,我午饭后坐在电视机前听中央台第十频道播放的学者讲坛的讲座。一位教授在讲授大师王国维的学者风范,提到了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从三首古词中抽取名句,总结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那位教授用拖长的声音说出晏殊的蝶恋花,接着又用更为拖长的声音说出欧阳修的蝶恋花,说到得意之处,还将头摇晃一下。他的得意却又教我大跌眼镜。王国维先生提到的三句词:“昨夜西方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分别来自晏殊的蝶恋花,柳咏的凤栖梧和白居易的青玉案,根本与欧阳修无关。那位教授将柳咏的词张冠李戴到欧阳修的头上,大概是根据王国维先生“此等语介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这几句话得出的结论。可是作为学者总该弄清楚再讲给学生听,而不能想当然。

  又一日,我在电视里看到介绍拉萨的片子,画面里拉萨的夜晚灯火辉煌,可是解说的人却用了“灯火阑珊”来形容五颜六色的灯光,简直是叫人连眼镜都要摔碎了。阑珊这个词的意思是将尽,衰落,比如我们说“春意阑珊”,是说春天快要结束了。由此可见,电视片里解说人用“灯火阑珊”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还有一日,我在网上看到学生描写军训的文章,谈到七月在操场上汗流浃背,使用了“七月流火”这个词。殊不知这个“七月流火”是出自《诗经·豳风》,表达的意思恰恰相反,是指天气渐渐地凉了。这里的七月是农历的七月而非公历的7月,“流”是向下的意思,而“火”则同灼热如火毫无关系,指得是天上星宿中心宿二,又名大火。这颗星在农历七月时偏离中天,自而西下。《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的就是天气渐凉,到九月就该换衣服。

  我还清楚地记得,某位文化名人在电视上在解释“滑铁卢战役“时所作出的令人啼笑皆非的阐述。他说滑铁卢战役死了很多的人,欧洲人由此意识到欧洲应该统一,于是就产生了现在的欧盟。这样的发挥和卖弄简直到了不可以的境地。以上的这些事例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曾经多次对我说,他看书读了许多的错别字。他特别爱给我举《三国演义》中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名字中的“邕”字,说读了一辈子“邑”字,到了老年才纠正过来。父亲常对我说对任何事情都要“知所以然”。父亲对我讲起我的祖父为了学习而用破了三本《康熙字典》的事例来告诫我,在学问的问题上要求甚解。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在做学问上,要在不疑之处生疑;在交友上,要在有疑之处不疑。我们以上看到的例子距离“不疑之处生疑”的态度相距多么遥远。孔夫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学问上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来不得半点的“想当然”。

  人非圣贤,每个人的知识都有盲点。我记得曾编撰过数本词典的我的姑夫曾经有一次对我说,他在看钱钟书先生注释的宋词时,经过查阅《词源》,发现先生在解释“麦秋”一词时解释错了。大学问家在个别细微之处出个别差错,在所难免,因为他们也是人而非神。我们对大师理当敬重,但绝不应该迷信。胡适先生所说的“不疑之处生疑”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从事英语编辑工作多年。这些年的阅读和写作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学问是一个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我们的勤劳和刻苦只能使我们向彼岸迈进。正因为如此,不知道并不是耻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像以上例子中的那些望文生义和想当然。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