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兴化,城建提升百姓生活质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11:32 扬子晚报

  入冬以来,一批批在北方打工的兴化农民陆续返乡,车子进入兴化城区,很多人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见成群结队的人漫步于鲜花绿草丛中,徜徉于小桥回廊之间。一座10多米高的假山随即映入眼帘,山顶树木葱郁,一条瀑布直泻而下……兴化城变美了,这是人们的共同感受。

  城市建设首先要解决为谁建的问题,是为了“形象工程”,还是为老百姓“造城”?
兴化市委书记杨峰向记者介绍说,兴化确定的城建原则是,以人为本,一切从便民为民出发,通过城市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兴化做了很多工作。重新修编城市规划,按照城市发展与人居环境相统一、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努力把兴化建成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城、文化城、经济城。针对兴化城四面环水、十年九涝,且断头路、丁字路居多的实际,他们狠抓了畅通工程、生态工程、防洪工程等建设,近几年投入城建资金达26.4亿元。实施了“外环内通、九纵十横”道路建设规划,先后新建、改造道路53条、桥梁15座,总长近20公里,使昔日拥堵不堪的“羊肠道”变成了一条条通衢大道。还对6条后街背巷道路进行改造,让附近居民体会到城建带给他们的便利。为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打造绿色兴化城,先后投入3100万元,狠抓小景点布局,新增绿地面积44万平方米。为防洪水侵袭,城区今后3年用于防洪设施的投资将超过1亿元,今年已投入3400万元新建了2公里防洪墙,有力保障了兴化城不再受淹。

  城建有建就有拆,如何维护拆迁户特别是困难家庭的利益?兴化市在坚持阳光拆迁、依法拆迁的同时,将解困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定向销售房的建设与之同步展开。今年专门新建了188套计1.5万平方米的解困房和安置房。其中68套安置房主要是帮助家庭人口多的拆迁户解决住房难题;120套解困房专门送给经社区和民政部门认定的特困拆迁户,每户享受新房面积50平方米,价值约6万元。由于充分考虑并保障了群众的利益,兴化旧城改造的步伐逐步加快,低矮破旧的老民居正在快速消失,一幢幢造型新颖别致的大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还引来了19家外地开发企业参与兴化城建设,去年新建商品房面积达21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将达25万平方米。

  “城在河中建,水在城中流,人在绿中走”。兴化自古绿水穿城,以水为魂。兴化人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依托河流走势,对城市布局进行合理分割和连接,努力彰显里下河水乡城市的风貌。目前,城区海池河、沧浪河风光带已初具规模,成为城中最亮丽的风景;车路河、上官河等风光带正在规划建设中。兴化新区是近两年城建的重点,在规划中努力做到建筑依水而建、环境临水而布,充分展示水乡特色。如今,新城区8.6平方公里的框架基本形成,其中,新启用的市行政中心占地150亩,四周被绿水环绕,已建成办公楼7幢,完成投入4000多万元。在新制订的《兴化城水环境整治规划》中,还明确规定,凡是有河道的地方,水线向上15米以内不得安排房屋建筑物,以确保沿河景观协调。

  作为千年古城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兴化城建坚持以文为根,重在展示这座名城的文化底蕴。兴化东门明清民居众多,汇聚了郑板桥故居、东岳庙等一批历史古迹,有“金东门”之称。市里对金东门开发建设分期推进,现已初步建成古色古香的“板桥文化一条街”,其中“板桥景园”投资上亿元,建筑面积3.88万平方米,集商贸、旅游、居住、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成为城区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亮点。在今年初对英武路改造时,发现了明朝宰相吴氏古居,经市政府邀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专家鉴定后,确认有保护价值,便及时修订了规划,光这一项少收入土地出让金1310万元,加之修缮完备,整个工程将耗资2000万元。但兴化人觉得,这样做值!

  兴化市市长吴跃说,随着兴化城不断做优做美,周边的产业园区和配套服务业也迅速做大做强,为附近老百姓增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在这样的人居环境中,当地市民的文明素质也明显提高。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的良性互动正一天天凸现出来。本报通讯员 袁开建 本报记者 顾介铸 姜圣瑜(新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