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职介所开进救助站的推广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2:30 杭州日报

  去年7月的一天,为大连流浪乞讨人员提供职业介绍的服务,在大连市救助站诞生。他们在全国率先将职业介绍所开进救助站。一年过去了,有400多名被救助的流浪汉在那里找到了工作。

  去年7月,国家废止旧的收容遣送体制,实施新的救助管理办法。这一历史性的进步,被认为是我国法治进程中,最为夺目的几笔之一。然而,目前的救助仍然仅限于提供食物和
住处,而且有明确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逾期将被送回原籍。这种救助方式,对于如钱包被偷车票丢了之类的被救助者或许还有用,可对于更多因为贫穷而流浪的被救助者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于是,乞讨者要么是“劝也劝不去”救助站,要么是去了救助站后“赶也赶不走”。目前,许多救助站都面临这样的尴尬。对此,曾有评论者认为应该变“临时性”为不设期限,实行长期就地救助;同时降低救助生活标准,让那些有其他生路的人不愿来这里或不愿长期留在这里。作为一种设想,这当然有理。然而在实际中却不一定可行。因为这不仅涉及各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同时,救助标准降到什么程度也很难控制,到最后容易异化成“变相的驱赶”。

  笔者以为,大连救助站的做法,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试想,如果我们能拓展“救助”二字的范围,变临时生存救助为长远出路救助,凭借人类共有的尊严感以及对自食其力的渴望,让被救助者有一个体面的“职业”可以期待,那么,救助站的局面应该会有所改变吧?

  我们的救助站理应改变工作思维,摒弃传统思维中对“救助”的理解。“救助”不只是救10天,而应该是想尽办法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能自食其力。职介所开进救助站,有助于让那些处在救助边缘的人,避免成为救助站送不出的“累赘”,同时避免成为职业的流浪乞讨者。

  传统的“救助”,能救一时饥却不能助百日饱;给出路的“救助”,才是被救助者所真正期待的,同时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助”。这,也许正是职介所开进救助站的推广价值所在。

  (止凡 杭州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