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5:0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发[2004]18号,以下简称《决定》)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为深入贯彻《决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确把握《决定》精神,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三个转变”,“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与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我省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意识淡薄,缺乏同群众的深厚感情;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驾驭全局和把握形势的能力不强;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依法办事和组织执行的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本领不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影响了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2.认真总结我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经验。我省多年来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一切工作,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兴川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搞好统筹,在统筹中把握机遇,在机遇中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做到亲民、爱民、为民,自觉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求真务实,集中力量突破重点,抓住典型带动全面,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共同为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而奋斗;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把握正确的用人导向,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建设团结坚强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些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3.切实把握我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通过努力,使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始终做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五种能力”,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西部文化强省、法治四川、和谐四川、开放四川“五大目标”。

  二、努力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建设西部经济强省

  4.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把推进“三个转变”作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科教兴川五个重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产业,统筹区域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经济,不断增强我省经济竞争力、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和落实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把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以技能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为重点的劳务经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产业整合与结构升级,着力培育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培育发展一批高度专业分工的中小企业,努力形成优势突出、布局合理的工业发展格局。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加快五大旅游区建设,打造国际旅游精品,积极发展金融、商贸、信息、物流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和就业中的比重。加快城镇化进程,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群,破除体制性障碍,推动城乡之间人口合理流动和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大力扶持和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丘陵地区的发展。全面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大对公益性社会事业的扶持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经济社会并重、人与自然和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5.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推进“三个转变”,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搞好主辅分离,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国有经济控制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善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改进服务和监管,更充分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积极推动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等各类资本合理流动和整合,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各类资源的有序开发,用完善的政策法规促进各类资源的持续有效转化,用市场的机制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土地、矿产、水能、旅游等有形资源和科技、人才、信息、文化等无形资源向资本转变。

  6.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树立越是加快发展越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不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化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在制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产业政策和论证、审批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把环境容量、对资源的消耗、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作为评价决策、衡量工作、检验发展的重要前置条件。围绕实现还岷江、沱江一江清水和确保嘉陵江水质稳定良好的目标,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四大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在关系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点地区,建立一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强化生态监督管理,共同维护生态安全。

  7.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把工作重点放在认识规律、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科学决策、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上。集中精力研究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重大经济社会事务的综合协调,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落实。促进和保障政府依法行政,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三、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建设西部文化强省

  8.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引领和整合各种社会思想,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整合全省社科资源,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倾向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不断增强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开展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9.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唱响主旋律,增强公信力。加强对思想文化阵地和传播渠道的管理,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加强管理、微观主体依法运营的思想文化传播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建立和完善经常性重大社会舆情分析制度,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做好处理复杂局面时的新闻宣传工作。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

  10.加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以破除体制性障碍为重点,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潜力,增强活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继续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稳步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建好重点学科,培育品牌专业,创办高水平大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发展并重。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重组和调整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加大公共卫生投入,重点扶持和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

  11.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丰富和发展革命传统文化、巴蜀历史及文学艺术文化、少数民族及宗教名胜文化、现代科技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壮大我省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业的宏观规划,着力培育市场微观主体。按照大集团带大产业的思路,加大资源整合、产业重组力度,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产业集团。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健全文化市场体系,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实现增强宏观控制力和提高微观竞争力的统一,不断增强我省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12.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落实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任务,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打造诚信社会。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公民守法意识教育,培养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解决争议的观念,塑造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面向学生免费开放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增强创建效果。

  四、努力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法治四川

  13.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各级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逐步优化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逐步建立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和向选民述职制度,逐步在县(市、区)、乡(镇)人大代表选举中引入有序的竞争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健全有关重大问题协商于决策之前、监督于实施之中的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

  14.坚持和推进依法治省。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工作的领导,保证和支持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能。加强对地方立法的领导,提出立法建议,推进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支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行政责任,严格履行职责,确保依法、合理、规范、高效行政。牢固树立执法为民观念,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执法、司法工作改革和创新,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公正。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构建法制宣传教育机制,完善领导干部定期集中学习法律与考核制度,深化全民普法教育,在中小学开设足够学时的法制教育课程,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培育良好法治氛围。

  15.坚持和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优化党政机构设置,切实解决党政分工重叠问题,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建立和完善决策咨询机制。对党的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应尽量听取广大党员的意见;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事项,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或经专门研究机构充分论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并完善能够广泛了解民意、整合政务信息和社会资讯的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

  五、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建设和谐四川

  16.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效率与公平兼顾,竞争与扶持并举。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不同社会群体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坚决纠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重组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逐步形成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发挥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民主党派、群众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参与协调化解利益性矛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17.满怀深情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做群众工作,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本领。健全完善调查研究和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制度,到问题多、困难大、矛盾突出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困难和做好群众工作。高度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调解协商办事,不断完善排查调处制、信访责任制、督办制和听证制等制度,建立完善基层矛盾协调机制和纠错机制。坚持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并重,讲道理与办实事并举,引导群众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凝聚和激励群众。

  18.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突出位置,作为检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建立健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体制,严格落实责任制,构建齐抓共管稳定工作的格局。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预测预警机制,切实做好影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形成社会舆情和稳定信息汇集分析、超前预防的工作体系。切实做好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按照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要求,完善规范处置预案和处置行为,落实责任追究、督促检查等制度。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和落实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办法,加大应急力量建设和装备投入,形成处置突发性事件统一协调、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工作体系。健全完善基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网络,增强党员干部在化解矛盾和应对突发性、群体性事件中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不断巩固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建设成果,积极创建平安社区、平安村镇。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监测评估、决策部署、刑事政策运用等“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19.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社会氛围。高举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旗帜,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坚决抵御和依法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破坏活动和违法犯罪活动。

  20.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充分发挥驻川部队、武警官兵、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和“双争”、“双评”活动。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动员工作。积极做好征兵和优抚安置工作,热情帮助军烈属和转业复员军人解决实际困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六、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能力,建设开放四川

  21.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努力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趋势,主动应对我省经济与国际国内的融合度、依存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东部快速发展、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省(区、市)竞相发展的挑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变我省内陆弱势为新的开放强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既要他人解放思想,更要自己解放思想;既要理论上解放思想,更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切实提高开放质量,既注重引进,更注重服务;既讲承诺,更讲诚信,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信用意识。不断优化开放的软环境,推动建设开放型、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创新法律服务体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良好的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和舆论环境。

  22.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实效。坚持“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和“共同合作、共谋发展、共享利益”的开放原则,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我省产业优势,着力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集团,支持有特色、有优势的企业“走出去”,不断扩大“四川造”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国内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扩大对外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注重吸引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国内外企业,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优势产业。突出市场机制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提高履约水平和引资实效。规范各种经贸节庆活动。以成都高新区、绵阳科技城为龙头,做大做好现有开发区,形成一批具有开放集聚示范效应的对内对外开放平台。

  23.不断提升对内对外交往水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外交方针政策。充分利用国际友好城市、外国驻川领事机构和商务机构等对外交流渠道,积极开展与国外政府、议会、企业和民间的全方位交往,提升我省的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和国际知名度。建立健全全省涉外工作网络和各级外事、涉外部门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预警和应诉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涉外突发事件,增强对我省海外利益和海外人员的保护能力。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并重,主动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与北京和港澳台,与西南其他省(区、市)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对内对外开放的外向型干部队伍。

  七、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4.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抓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培养学习型党员、干部。大规模培训干部,深化党校、行政院校教学改革,创新培训方式,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全面推行拟任县(处)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省级和省级部门领导干部专题讲座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扎实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构建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25.认真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用人是党委最大的导向,用好人是最大的成功,用错人是最大的失误。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把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作为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开好民主生活会的关键、批评作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键、“一把手”带头批评作为开展批评的关键,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高度重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一把手”的选配,加强和改进对县(市、区)委书记的选配和教育管理,坚持从基层、主渠道培养锻炼干部。制定地方党政领导职务设置及职数规定,扩大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开展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试点工作,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制定选任制干部任期管理办法,保持领导班子任期内的相对稳定。牢固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以德才兼备作标准,以科学发展评政绩,以群众公认用干部,努力建设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推进人才开发“双五”工程,不断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机制。

  26.坚持和深化制度建设。突出制度建党、制度管人,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坚持和完善地方党委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规定、部门党组(党委)决策重大事项规则、常委会和全委会投票表决干部任免等制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五条规定》,全面推行“两推一述”、数量线型分析、差额考察、差额上会,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加大干部交流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认真实施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办法。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制定引咎辞职程序办法。深化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建设,不断推进组织工作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27.切实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以“人民满意”为价值取向,坚持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和凝聚群众紧密结合。选好配强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高运行和发展能力。农村党建要继续深化“爱民书记”活动,全面推广实施“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的工作模式,增强农村党组织在新形势下领导、服务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形成农村党建与农村经济相融互动的工作机制。城市党建要坚持“三覆盖”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示范社区、示范行业、示范岗”等活动,切实加强和开展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与凝聚力工程,努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建党覆盖面和党建工作水平。深入实施“双向培养”,重点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中发展党员,同时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探索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和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开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建立城市党员服务中心。开展党员定期登记试点,探索和建立不合格党员的出口机制。对基层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大张旗鼓地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从政策和机制上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

  28.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做到“四个服从”,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建立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深入推进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党代表提案和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乡(镇)党委负责人公推直选的范围,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直选,提倡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直选。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加强对党内民主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切实保障和维护党员权利。

  29.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牢牢抓住干部这个关键、利益这个要害,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以惩治腐败促进“三个转变”、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和公正文明执法。碰硬解决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违规违纪经商办企业,领导干部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跑官要官等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案件,依纪依法惩处腐败分子。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扎实开展巡视工作,充分运用巡视成果,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谈话诫勉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强化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坚持和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

  30.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坚决反对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坚决反对贪图享乐、铺张浪费。坚持为民、务实、清廉、高效,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整顿队伍、建立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干部队伍纪律教育作风整顿。切实提高执行力,加强调查研究和检查督促,建立健全主动下访、首问责任、过失追究、限时办理等制度,真抓实干,攻坚破难。切实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改进文风会风。严格规范和控制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领导干部开展公务活动要轻车简从,注重实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