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莫要“吃”伤老人心—透视医疗广告吃老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9:17 东北新闻网

  “三盒一个疗程,一个疗程见效;买三赠一,买五赠二……”像这样的广告语,不知让多少患病久治不愈,特别是患有疑难杂症的老人升起新的希望。神乎其神的广告,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没有治不好的病,然而相当多的老人往往在破财之后以失望而告终。

  “吃老广告”摸准老年人心理

  今年70岁的李希达原来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国家二级演员。几年前,他患上了轻微的脑血栓。有一次他在拍摄外景时,偶然间看见了一张快速治疗脑血栓的广告单子,便来到那家医院,大夫给他打了三针,共收了3000元钱。打前两针的时候感觉还不错,打完第三针后他觉得有点头晕,回家后就处于严重昏迷状态,而且出现嘴歪的现象。

  据长春市某大医院神经科一位教授讲,那家医院不该为老李注射这种速效溶栓药物。由于他在那部影片中饰演的角色比较重要,导演想让老李再补几个简单的镜头,可惜他已经不能起床了。

  孙淑琴今年68岁,家住长春市北安路附近,她患有糖尿病多年。“长春市几乎所有报纸上刊登的有关治疗糖尿病广告我都有,而且在电视和广播中有关治疗糖尿病的广告和讲座我都做了记录,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也在帮我收集相关的信息。”孙淑琴说。

  像孙淑琴一样,疾病久治不愈,不堪忍受病痛折磨,老人们求医问药的心态更加迫切,恰好被一些不法商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家住长春市东朝阳路的耿先生今年70岁,患胃癌3年了,药没少吃,医院经常住。前不久,老耿看到电视上的广告推荐一种藏药,专治胃癌,便毫不犹豫地以每盒六丸180元的“优惠价格”买了5盒,厂家还赠送了他一盒。遵照“专家”嘱咐,他坚持服用了一个多月,但老耿发现没有一点效果。当他想再到购药地点向专家“咨询”时,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藏药”柜台了。老耿说,自己上当了。

  不少老人存在这样的苦恼:生了病去医院,检查费、药费太贵,想少花钱甚至不用花钱咨询自己的病症,然后找到一种专门针对自己病症的药物,结果适得其反。

  一些商家看到了老人们的这种心理,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方便”。一些老人说,一听到对方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就心动,想试一试。这些老人不仅买了很多药,而且家里还有很多医疗仪器。一位老人说,自己家都快成了专业理疗室了。未完请看(新华网) [编辑: 孙鹏]1

  “尊老敬老”的招牌后显露“吃相”

  原吉林省老干部局局长关德胜说:“用广告宣传药品已经不新鲜了,现在比较流行由厂家聘请知名教授举办讲座,进而由工作人员向老人推销药品,他们将药品的疗效说得很神。”

  张瑞从事药品推销工作有两年了。最近,她被销售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品的商家聘为“化验医生”。据张瑞讲,在此之前,自己没有从事过化验工作。

  张瑞说,所谓的“化验”,只是商家向老人推销药品的一个程序。目前商家最常用的方法是“一滴血检测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通过高倍显微镜,把检测者的一滴血放大15000倍后进行观察。她说,将血夹在两片玻璃片下,大夫只给患者看血液分布不均匀的地方,便出现了血稠的现象,于是就说患者得了心脑血管疾病。老人们通过投影仪看到自己的检测结果与“正常”标准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再加上一些医护人员危言耸听,老人难免会上当。

  “我们在为老人检测前,通常打着‘某某大医院义诊’的旗号,而且像我们这些‘医生’都没有行医执照。”张瑞说,“我们不给被检测者提供任何正规的检验报告,只提供一些检测数据,而且这种数据也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

  王先生曾任某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品的天津地区销售代表,他说:“产品宣传,不外乎利用当地媒体进行大规模宣传,定期搞一些打折、送赠品之类的活动。同时,聘请深受其产品‘恩惠’的‘受益者’现身说法,以鲜活的例子打动潜在的消费者。而实际上,这些‘受益者’大多是厂家自己花钱请来的‘托儿’,目的是给厂家贴金,诱骗消费者购买。虽然经销商们在广告上大笔投入资金,但他们所获得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

  据他透露,做一些药品的代理,周期也就是两年左右,两年之后改头换面,重新代理其它品牌。

  对于虚假医疗广告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吉林省政协副主席李惠珍认为,一些欺骗老人的医疗广告有几大特点:一是打着传统中医的幌子;二是“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不是号称“疗效最好”,就是“凡是病都能治”;三是宣传上玩文字游戏,钻法律法规的空子。

  李惠珍说,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媒体刊播违法药品广告、监管部门处罚力度不够和现行的管理体制存在一定弊端,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首要的问题在于医疗行业高利润的驱使。低成本投入、高利润回报引诱着一些游医和药品经销商成为发布虚假药品医疗广告的主力。当然,也存在着对药品医疗广告审查不严,甚至对一些虚假药品医疗广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问题。

  她说,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素质,提高公众卫生科学知识水准,识破骗人的医疗广告。

  吉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宋恩来教授表示,老人在发现身体出现异常时,首先应当到医院去检查。同时自己应当增强辨别能力,不可随便听信药品广告宣传。(新华网)[编辑: 孙鹏]

  2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