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求和谐共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09:21 解放日报

  在新的一年里,上海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保障社会稳定,营造市民安居乐业的氛围,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在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共生社会,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

  和谐共生,是自然界长期遵循的基本原则和生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从社会角度看,就是不同的社会成员同处在一个空间之下,形成彼此协调的相互关系。当前,国内
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处于剧烈的变动当中,如何在差异中寻求社会的和谐稳定,显得越来越迫切。在国内,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城市功能转化,社会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结构发生转变,不同利益群体开始出现,一些社会冲突和矛盾有所萌发。国际上,和平、发展、合作是形势的主流,但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加。国内外的新形势新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的治国之策。今年,是上海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上海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一年,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明年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

  求和谐共生,是发展的要求,更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环境,没有各个社会群体的共生共处,社会只能是一盘散沙,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发展,和谐共生也很难实现。只有坚持在发展中求和谐共生,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才能发挥“和实生物”的作用和优势,避免“同则不继”的弊端;才能有力地回应新的挑战,跨越发展之“坎”。

  求和谐共生,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把握统筹、协调、全面的辩证互动关系基础上,坚持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观点,善于兼顾各方、推进有序,善于集聚整合、形成整体竞争优势,把发展速度与稳定程度有机统一起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只要举措得当,就会促进社会平稳进步;而疏于协调,则可能导致社会长期动荡。因此,上海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谋划好、发展好、建设好各项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跷跷板”现象,就不是和谐共生。

  求和谐共生,要着眼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上海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应该用好这一“稳定器”。

  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促进就业与政府救济的联动机制;要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按照“分类施保”的原则,努力缓解困难群体在大病医疗、子女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要继续推进“镇保”,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把这件深受农民欢迎的好事办好;要重视中国特色的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求和谐共生,还要在社会中,尤其是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换位意识。领导要常怀关爱群众之心,将解决群众的困难放在第一位,坚持维护群众利益,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同时,要强化领导责任,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未雨绸缪、超前考虑,主动把工作做在前;要强化守土有责意识,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善于在法制轨道上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本报评论员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