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年终特稿)2004:我的见证与求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6日10:0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采访随笔

  天是渐渐冷下来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近了。2005年。

  身边有太多的人,来来去去。

  为了团聚,或者,回忆。

  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媒体用它们特有的方式盘点一年的大事记,而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或许会把一年里最精彩、最感动的故事藏进日记。

  2004年12月22日,星期三。离2004年最后一天还有9天。

  北京。大雪。

  城市的冬天与乡下的不同,秋忙后的田地或许盖上了一层薄冰,而大城市中的道路和建筑,还是一如既往地坚硬挺拔。当然,如果你有抬头仰望天空的习惯,也许偶尔会在城市的上空看到一排飞过的大雁。但它们只是一群不紧不慢的过客,最多只会对我们投下毫不在意的一瞥。

  岁末,我们不想让2004的点滴变成那轻轻的一瞥,所以截取下四个普通人的生活片段,让他们的故事触动你因忙碌而躁动的神经,陪你一起回忆这一年。

  多味的2004,对任何人来说,只有一次。

  但愿这回望和翘首,使中国社会的民间档案中,又多了一份生动而具体的民生报告,默默折射出一个大变革,大转型年代普通民众的真切感受和无悔见证。

  讲述:张璐(女,34岁,小学老师)时间:12月21日晚6时地点:中古友谊小学六年级语文办公室

  2004:“育心”首先是一种爱

  这是一段她写在学生日记本上的留言:“看了你的文章一半感动,一半辛酸。感动:你依然把我当好朋友,在坦诚地说心里话;辛酸:数学是你热爱的学科,千万不能没有了兴趣,要为自己而学。”

  张老师不大的办公桌上,放着她和学生们的合影。谈起她的学生,张老师笑得十分惬意。办公室里的灯光从照片的玻璃框上反射过来,一直冲进她张开的嘴里。

  翻着一本本温馨的日记本,完全被爱充满着。

  张璐老师是北京市中古友谊小学六年级一班的班主任,从教14载。在这14年中,她一直扮演着班主任的角色。她现在主教语文,其次给两个班上健康教育课、给六个班上写字课。每天,她早上7点半准时到校,迎接孩子新的一天。上午到各班授课,中午11点50放学,匆匆吃过午饭。“谁吃饭都比不过我们老师”,张老师笑着说,“最多20分钟,然后再回到教室,看着中午在校吃饭的学生,到下午1点45上第一节课,4点半再给孩子们放学。”

  2004年,以及2004年之前的13年,张璐老师都过着看似重复自己的生活。

  “可每一天都是新的。学校是孩子们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而班主任是他们心中的榜样。我和孩子们接触得很密切,就算私下抱怨没有时间充电,但为了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也无怨无悔。”

  对于即将结束的2004年,她讲了两个难忘的故事。

  “有一次我问孩子们什么叫爱?他们纷纷说,妈妈关心我,给我买好吃的;我病了,爷爷奶奶照顾……后来,我让他们每人养一只小鸡蛋,并把这个鸡蛋当做自己的孩子看待。他们认真地在鸡蛋上画上笑脸,还给自己的‘宝宝’取了名字,有些女生甚至怕鸡蛋碎了,给它们做了温暖舒适的小家。一个星期下来,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养个不会说话的小鸡蛋都这么累,爸爸妈妈养我们一定更辛苦’。”

  之后,张老师组织了一个“爱的主题”班会,给他们讲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其实给予比得到更能体现爱。

  “还有一次,我们班做课,我觉得不理想,主动向学生们道歉,可他们却反过来安慰我。孩子们在给我的纸条上写着:‘张老师不要难过了,今天是我们表现不好,问题我们自己解决,您不用为了我们的过错惩罚自己。’最后集体签名。他们真的让我感动。”

  “我今年又带毕业班,真有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这个班我带了三年半,还有半年他们就要毕业了,我真的怕他们走出校门之后,再看到自己有什么缺点,那时候,我就没有力量挽回了。”

  她的眼镜片背后,有泪光闪动。和张老师的谈话差不多结束的时候,我发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一起度过了将近两个小时,学校里格外安静,除了几个老师的办公室还亮着灯,一切都寂静下来。

  德育说到底是“育心”,不能停留在统一的说教上,而要深入到孩子个性心理层面。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更是班主任的天职,为此班主任可能要额外付出很多,但这种付出是值得的,因为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像每一年一样,张璐老师乐于付出,不计回报,真正在孩子心中扎根。这种最自然的净化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要达到这个境界,每一位班主任需奉献自己全部的教育智慧。

  讲述:张鹤龄(男,69岁,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退休干部)时间:12月22日早9时地点:北京某居民小区

  2004:动人的夕阳余晖

  碰到张鹤龄,是在出院门没多久。北京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使街道银装素裹。张老正在院子里扫雪。张老在我眼中,是一位话语不多的长辈,虽然是多年的邻居,却没有过多的接触,看着一位平日见面点头的七旬老人这种举动,心里生出许多敬畏之情。

  张老自幼家里贫寒,考上一所有补助的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几年教员。1956年参军,当了八年义务兵,后调北京。一次偶然的机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向部队要人,挑中了他。就这样,张老在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学习了30多年。

  2004年是张老退休后的第八个年头,在这一年中,小孙女从咿呀学语到能清脆地叫他一声爷爷;这一年,他生了一场腰痛病,但最终还是调整过来了;这一年,他像退休的前几年一样参加老年大学,不断丰富自己。

  但是,他有两件事最为痛心:

  一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前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先生辞世,这位颇有建树学者的离去,使跟了他30余年的老部下很是悲痛。二是在一起住了30余年的老邻居也因病离开人世。对于生死,张老在这一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身体是1,财富、知识、名誉都是0,没有了身体,其他都没了。其实生死就在一线之间。前几天还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朋友,几天之后就阴阳之隔。

  张老现在的生活很充实,他每天在家练习书法、读书看报、听广播、带孩子。他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现在有的人太自私,不懂得爱。社会应该更重视教育,不光是学校教育,还有成人教育、社会教育。”他看了报上有关现代人读书的比例仅占5%时,很痛心。张老像很多退居二线的老干部一样,关心政治,关心国家,也关心下一代。

  我一直静静地听着张老讲话,在他无比专注的平静中点头。在赶往下一个采访地点时,张老还在院子里静静地扫着厚厚的积雪,或许接过长辈们手中的扫把,比工作更重要。

  也许在张老这个悲痛大于快乐的2004年,这种贯穿其中绝不会结束的爱是他最大的满足。这种与生俱来的爱最终会拥载他一生,丰满他一生。

  讲述:王涛(男,24岁,天安门广场巡警)时间:12月22日地点:下夜班回家的路上

  2004:理解是我前进的力量

  心跳的感觉是什么?是青春的涌动,是年轻人对工作始终保持的一种激情,是对万事万物永不泯灭的一种新鲜。

  二十岁出头的王涛浑身是紧绷绷的。只要一上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

  王涛是天安门广场的一名普通巡警,它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我是所有公安战线中最普通的一员,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枪战场面,也没什么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

  虽然工作普通,但他们所担负的责任并不简单。天安门是首都的核心地带,不单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游客,并且要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使命。

  2004年中,王涛所在的分局因社会治安秩序的需要进行了几次改革,他的工作也发生了数次调整。

  王涛的工作岗位是天安门西侧的一个流动口,他脚步不能停歇,眼睛也不能放松。有熟人见他在广场巡视,开玩笑地说他是在“悠闲地踱步”,王涛总是淡然一笑。

  干他们这行,最关键的是与人交往,对人的管理,而这也是最难的一点。他说,他们的工作不被老百姓理解,这是最大的苦恼。今年年初,他被分到广场西口对游人进行安检工作,这样一来,便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他在对一位大妈进行检查时,引起了老人家的误会。大妈说:“我不是坏人,包里也没炸弹和机关枪,要是有先把你小兔崽子给毙了。”

  听了这话,王涛心里咯噔一下,他想:“我给您敬了礼,又向您出示了身份证件,您为什么要出口伤人?”他说那一天,他的心情一直很不好。脱下警服,他就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但穿着警服,就是一位人民警察,所以,他必须忍着。后来,大妈见他不开口,骂得更凶了。他只能好言相劝:“如果我有做错的地方,我向您道歉,但对您进行检查不是针对您个人,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

  “这样的事,我们每天都会碰到两三次。”

  王涛在讲这个故事时,我和摄影记者都感到一种压力。王涛的脸上,表情也一直严肃。

  今年十一,还有一件事让他难忘。国庆节来天安门广场的游人特别多,而孩子就变成弱势群体,经常有走失的现象。一个和舅舅从山西来北京的小女孩,在广场走失。王涛把她带到警车边,让她上车,她死活不上。最后同事终于找到她的亲人,但那位大人一把拉过小姑娘,扭身就走了。

  王涛说,难道我们就这么可怕吗?孩子怕我们,大人不理解我们。其实我们再苦再累都没什么,可这种每天累积下来的不理解,憋在心里实在难受。

  “前几天我上夜班,在广场巡逻,这时候走过来一位大爷,他说,孩子,你们一天够辛苦的吧。当时我眼泪都快下来了,真的,就这么一句话,他理解我,再累也值了!”说完这句话,他坚毅而孩子气地对我挥了一下拳头。

  作为一名巡警,能感到王涛身上的正义与勇敢,也正是这样一种情怀,促使着他不断向上攀登。今后的路,或许有更多的委屈,但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讲述:高绍珍(女,30岁,万泉寺社区居委会主任)时间:12月22日上午11时地点:万泉寺社区居委会办公室

  2004:我的心随着百姓的事起起落落

  随着社会的进步,居委会干部也更年轻化。万泉寺社区居委会主任高绍珍就是这样的人才,她凭着自己的努力,参加了成人高考,拿到了大学文凭,并且在这不起眼的岗位干出了一番天地。

  四年前,她是第一个“街聘民选”的居委会主任。

  万泉寺社区居委会在丰台区一片居民楼密集的小区里,这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我们颇费周折才寻找到这里。

  温馨的居委会被布置得井井有条,墙上挂着“计划生育政策”、“社会扶养费征收标准”等宣传海报,还有一面显眼的“不是亲人似亲人,与时俱进的居委会”锦旗和数不过来的奖状。

  这里的1608户居民,谁家的煤气没有了、水管漏了、孩子的学习跟不上等等,都要找居委会。“或许,你们觉得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没有了煤气,不能做饭,这就是大事。”

  2004年,高绍珍有两大喜事急着告诉我们:一是由于这里老人居多,就医难。几年来,她一直和各方协调,今年春天,社区医疗站正式挂牌!这是今年的一件大事。

  还有一件事是居民反映的两条臭河,今年也得到了解决。高绍珍自2000年上任就开始找相关部门,跑了不下数十次,问题都没得到解决。去年10月她当选为丰台区人大代表之后,把这些事都写成了建议,没想到真的解决了。

  “居委会是党在群众中最贴近百姓的宣传员。今年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这都需要我们入户宣传。比如在万泉寺南里小街42岁的付师傅,他属于“4050”人员,他以前是红豆制衣厂的运输工人,下了岗,还曾一度仇视社会,失业时间一长,脾气也特别烦躁。针对他这种情况,居委会想了许多办法,不仅及时告诉他政府的新政策,还通过各种关系给他找工作,找了不下几十个工作,但都没有成功。

  高绍珍一度心灰意冷,但还是没有把他推向政府,终于在一种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给他联系到在百花蜂产品公司装箱卸货,一个月700块钱。“后来我还经常去看望他,并且不断给他鼓励。付师傅有一句话我始终记得,他说,以前除了我妈,没有人对我这么好,没想到社会还是关心我的。”

  在高绍珍叙述的过程中,偶尔有打进来的电话,我几乎没有打断她。而且,她总能准确接起上回的话题,好像就在讲述亲人的事。好像这些事不是在她脑子里,而是在她心里。

  高绍珍说,居委会的工作很繁琐,但她热爱这份工作。2005年,她的目标就是建一间老年活动室,让老年人有更舒适的地方读书看报。

  这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社区管理者,用她正直的品格和一心为公的精神,度过了2004这平凡的一年。

  整理采访录音的时候,我反复回放她说的一句话:“百姓无小事,我会尽全力为大家办好这些事。”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登记结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圣诞家居美图大清单
2005年北京楼市大预测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