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喜看老树绽新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06:10 解放军报

  说到保持老红军的传统和作风,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几位年逾古稀的老红军,他们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没有在人们的赞誉声中享清福,而是永葆老红军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续写传统新编。

  在闽西革命老区,有一位老红军叫谢成标,15岁参加红军,经历过大小100多次战斗,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功勋。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培育了他对党和人民军队无比热爱的
深厚感情。谢老虽然早已不在军旅,却始终喜欢穿一身军装(当然是不佩军衔的),尤其是在每年“八一”建军节这天,他总是在瘦削的身躯上穿上一身或新或旧的“黄涤卡”,尔后,在他当年打过游击的小路上,努力迈着军人标准的步伐。长期以来,谢老担任几个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每当学校举行队日和团日活动,他不顾年老体弱,都要到学校去作传统报告,还把学生带到红军墓前祭扫先烈,举行宣誓,把优良传统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他辅导过的学生要是谁当上了兵,他更是喜出望外。在他们离开家乡之前,他都要把他们召集到自己家里,叮嘱他们好好学习,苦练本领,当个好兵。他还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面军旗,和应征青年一起向军旗致礼。从谢老的举动里,我分明看到了一位老红军生命和灵魂中对军旅生活最为真挚的眷恋。

  在大别山南麓的湖北大悟县,生活着一位远近闻名的独臂老红军甘树东。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13岁参加革命,一生中经历过大小战斗100多次,先后两次负伤致残。解放后,他主动谢绝党和政府安排的工作回乡务农,50年来植树造林200多亩。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大别山上不老松”。那一年我去采访他,正是冬末春初嫁接果树的季节,我一连爬了几座山,最后在山上搭的草棚里找到了他。在这人烟稀少的荒山上,他顶风冒雨,克服连青壮年小伙也难以克服的困难,用一只手削枝捆扎树木,连续奋战一个月,共嫁接板栗树2000多株。近年来,他和乡亲们一起共新植林木13600多亩,栽下板栗、杉木、油桐、银杏等多种经济林木,乡亲们因此而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在同甘老告别时,我劝他年龄不饶人,要好好保重身体,他却说:“有生之年不多了,我要多栽树,好让后人乘凉,生命不息,植树不止!”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在我的采访本里,还记下了一个红军婆婆十年传唱道德歌的故事,她的名字叫谢水莲,是全国有名的红军女歌手。前不久我到江西兴国长冈乡上社村,正赶上红军婆婆手拿小铜锣,坐在竹椅上,为一大群年轻媳妇吟唱《劝人莫把老人嫌》的山歌。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时年76岁的谢水莲老人发现一些青年人受不良思想影响,道德观念悄然发生变化,有的年轻人不愿赡养老人,有的邻里之间不和,有的夫妻之间闹矛盾……她很是焦虑,深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便主动邀请县老年体协文艺队的姐妹们搞山歌创作。十几年来,谢婆婆的山歌越唱越响,她与姐妹们创作了禁赌歌、计生歌、读书歌、爱树歌、和气歌等200多首山歌,唱遍了兴国的山山水水,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这就是我们的老红军战士,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英勇战斗,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他们人老志坚,保持本色,犹如挺拔的参天大树又绽开了新花,那么璀璨和光彩照人。作为老红军的后代,我们当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为我军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续写新的篇章。(来源:解放军报第7版)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