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的迷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0:41 新民周刊 | ||||||||
BY 河 西 在“读图时代”,图文书给人的印象是图画和照片压倒了文字,令文字的生存空间顿时逼仄起来。这种逼仄被视觉政 治的研究学者们认为是一种图像霸权对文字的压迫,但客观来说,画传之类的图文书的确有其不可抗拒的魅力。简而言之,画 传以其文字无法比拟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征服着读者。当文字制造着关于往事的幻觉,太多主观性因素渗透
关于这几位世界级大腕——赫鲁晓夫、俾斯麦、果戈理、普希金——的传记不敢说是汗牛充栋,也至少不会只有一部 传世,但在我看来,这并不妨碍这套题为“西方名人画传”丛书的出版和发行。这是完全不同的一次体验,文字成了辅助性的 手段,而那些珍贵的照片和绘画却粉墨登场,唱起了主角。 赫鲁晓夫给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留下了一个“修正主义者”的坏形象,这显然打上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深刻烙印。照片 清晰地记录了这位前苏联历史上喜欢“捅娄子”的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匆匆一生,没有贬低的意思,也不会有虚饰和拔高。照 片就是照片,它绝不会避重就轻,总是以一种冷静的旁观者的姿态记录下人生的点点滴滴。有宏大的政治事件为他作证,也有 琐碎的生活片断,让镜头中的那位主人公来不及掩饰自己,他的多重人格和复杂特性一直被埋没在种种偏见之中,如今我们终 于可以一睹庐山真面目,因为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的是一个最最真实的赫鲁晓夫。 如果说赫鲁晓夫还能在历史照片的证明下回复一个领袖人物的尊严和风采,那么俾斯麦在漫画中则多少有些委屈,他 不得不接受成为一个小丑的厄运。封面上采用的一幅漫画将这位“铁血政策”的执行者描绘成了一只开屏的孔雀,一身华丽的 羽毛,却长着俾斯麦那可笑的头颅和他那双大脚。在漫画中,俾斯麦处处碰壁,不是将他的酒桶肚子夸张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 程度,就是被人种在花盆里,以讽刺他“庙小容不得你这个大和尚”。一直以为德国人缺乏幽默细胞,海德格尔式的哲学已经 让我们对德国人这个严肃有余的民族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症”,如果可能的话,这本书可以让那些患者解除精神障碍— —没有比放声痛快地大笑一回更有效的轻松方式了。 普希金显然要比政治人物更讨普通民众的欢心,关于他的绘画作品一般都很纪实,同时带有浓浓的俄罗斯的诗意和忧 伤,符合人们对待诗歌的一贯态度。这显示了西方人文传统的一个侧面:不畏惧权威,却愿意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诗人。普希 金的人生结局尽管不幸,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是极其幸运的,他得到了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热爱。 存在着一种文字的合法化危机吗?当阴谋般的文字转变成明察秋毫的本领,让事件说出自身内在的可笑之处,我们也 就释然了。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那几位配文的作者也都无足轻重,恰恰相反,在美轮美奂或者滑稽可笑的插图面前保持读者 阅读下去的兴趣和动力更需要功力,他们做得都很出色,没有让插图掩盖住他们的光芒,这难道不更是一种成功吗?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