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冷眼静观劳动权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0:40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作为我国第一部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益的专门法律,《劳动法》被誉为劳动者的“保护神”。但冷眼静观,可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劳动者的现实权益保护状况在一些地方个别行业仍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劳动安全卫生形势堪忧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因工伤亡的人数据高不下。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今年从前11个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与此同时,职业病危害突出,而且呈现出大面积、高危性的特点。据悉,我国目前职业病已经波及30个行业,以煤炭、冶金、建材、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尤为突出。以尘肺病为例,我国每年因此死亡的患者在5000人左右,目前全国尘肺病患者总数在50万人上下(登记在册的),并以年均新发现1.5万例的数量增加。

  生命的健康和安全,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劳动者这一基本人权在一些地方和企业正遭受漠视。

  强制劳动问题严重

  尽管《劳动法》对工时问题作出明确规定,但劳动者的休息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切实的维护。

  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绝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超时劳动现象。在那些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往往把计件工资标准定得很低,变相迫使劳动者“自愿”延时劳动。更有甚者,还采取限制人身自由、暴力、威胁等强制手段逼迫劳动者长时间高强度劳动,却不依法支付报酬。至于加班加点,在个别企业甚至成了“家常便饭”,而且近些年来呈现出向各行各业蔓延的趋势。

  漠视劳动者的休息权,给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实际上也危及劳动者的生存权。

  社保难覆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制度是劳动者生存的基本防线。但我国许多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普遍不给职工上足上全社会保险,劳动者一旦遭遇重大劳动风险,往往直接危及生存。

  国家统计局2003年10月对全国范围的2915家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仅有12.3%的企业为全部职工办理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有19.9%的企业三种保险均未参加,其余的企业仅为职工办理一种或两种保险。另据有关方面调查统计,到2003年底,我国第二、三产业37886万人中,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劳动者的比例仅分别为41%、29%、27%、12%。

  工资被拖欠和克扣

  按劳取酬,天经地义。但是,由于拖欠和克扣工资问题几成痼疾,劳动者的报酬权受到了严重侵犯。

  近年来,一到年关,讨要工资便成为许多劳动者的头等大事,也成为地方政府维持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仅拖欠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就达1000亿元。2004年,尽管各级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了对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的清欠力度,但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一些地方依旧是旧账未清,又有新欠。此外,一些困难的国有、集体企业也存在拖欠工资问题,有的改制企业存在将职工工资、经济补偿金强行入股行为,这些都是对劳动者工资报酬权的严重侵犯。

  职业培训制度不够健全

  在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趋大的今天,不断提高素质成为劳动者生存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可实际上,一些企业出于短视,考虑眼前利益,根本没有顾及职工的发展权。一是没有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及相应的岗位等级标准,缺乏机制上的保障和激励,二是没有按规定比例拨出培训费用,并真正用在职业培训上,三是经常加班加点,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没有时间上的保证。

  尽管缺乏职业培训不像拖欠工资那样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生活乃至生存,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发展权长期得不到落实,利益受侵害的将不只是劳动者,还有企业乃至整个社会。

  ……

  在有了《劳动法》的今天,劳动者权益依然得不到充分维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我国执法环境有待改善、现有劳动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因素,也有《劳动法》自身的因素,如专家们普遍认为现行劳动法存在实际操作不便、内容有缺漏、与新法衔接不够、惩处力度太弱、立法层次不高等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依法实现和维护劳动权益。显然,在作为基本法的《劳动法》其稳定性相对较高、修改时机尚不成熟的实际情况下,如何推进配套法规的完善、促进现有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当务之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