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京地铁票价初定下月听证 市民多接受2元票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0:55 龙虎网

  【龙虎网讯】正在建设中的地铁一号线将于明年5月1日试运行,坐一次地铁到底要多少钱也成为市民十分关注的事情。记者昨天获悉,有关部门已经拟定将在明年一月份召开听证会,最快可在春节前公布票价。

  定价模式借鉴广州、深圳

  早在今年9月,市物价局就曾牵头,带领地铁建设管理部门人士,以及人大代表、听证代表等调研人员赶赴广州、深圳,对当地的地铁票价作广泛调研。主要是了解广州、深圳等地制定地铁票价的相关影响因素,如地铁建设成本、客流量分析统计、票价承受能力等,同时学习两地的地铁票价定价模式。

  有关人士表示,物价部门将总结调研情况,参照两地的经验,着手研究、制定南京地铁票价收费方式和标准。不过,南京的地铁票价没有照搬这两地的模式和标准,而是更加贴近南京实际。

  地铁票价初定2、3、4元?

  究竟南京地铁将如何定价?记者昨日获悉,目前物价部门已经将相关材料上报市政府,确切方案还有待进一步协调。记者通过多方了解,得知有关方面倾向采用进级制票价模式,初步提出地铁起步价在2元左右。

  所谓进级制票价,就是确定一个起步价,每增加一定路程,相应增加票价金额,广州、深圳等国内多数城市的地铁采用的都是这种票价方式。

  有说法称,通过对预计乘客数量、运营成本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与票价成本核算,南京地铁1号线的票价已初定为2元、3元和4元三种。不过,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获悉,这也只是“待选方案”之一。因为有地铁运营公司有意向将票价定在3、4、5元。

  无论如何,地铁定价必须考虑整个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出租行业的多种因素,各级定价的标准究竟确定为多少,加价的里程数确定为多少,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意见,还需听证会上见分晓。

  市民大多数接受2元票价

  今年初,南京市地铁指挥部开展的地铁1号线客流调查分析显示,地铁开通第一年的日均客流量可达23.3万人次.平均乘坐距离为5.42公里。在票价承受能力上,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1—3元的价格可以接受,且居住在地铁车站一公里范围内的市民大多数接受2元票价。

  有关人士还告诉记者,南京地铁票价的制定除了成本因素外,还将更多考虑其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功能性和公益性。就运营成本而言,地铁一条线的运营成本就远远超过南京市的3家公交企业。目前南京3家公交企业的运营成本为每年5亿元左右,而据初步预算,不算折旧费用,地铁一条线的成本费用也有6亿元左右。但在实际定价时,将充分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在最初几年不会以赢利为目的。

  公共交通票务可望“一卡通”

  记者还了解到,南京地铁一号线的车票将采用“硬币式”智能筹码,这种筹码不同于常见的磁卡型插入式车票,而是类似1元硬币。它与磁卡型插入式车票相比,可大大减少通过检票设备可能造成的故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另外,为了与数字化城市建设同步,地铁系统都预留了相关技术接口,配合现有的公交、出租、轮渡一卡通,争取在2005年9月1日开通前,实现南京市所有公共交通票务系统一卡通,最大程度方便市民。

  新闻链接

  1.广州市的地铁票价:全程票价6元/人次,分段计价,每三站为一段,起价为2元/人次,每越一段加收1元。不久前该市曾有政协委员提出,降低广州地铁票价,试行一票制,不过这一提议同样引发了争议。

  2.深圳于6月29日召开了地铁票价听证会,会上提出了两个备选方案,一是规定相邻两站之间为一区间,每三个区间为一段,实行分段收费(下同),起步价3元(可乘坐一段),每进入下一段增加l元,全程收费7元;二是拟在运营初期实行优惠政策:2005年至2007年,起步价优惠为2元(可乘坐一段),每进入下一段增加l元,全程收费6元。2008年始,起步价恢复为3元(可乘坐一段),每进入下一段增加l元,全程收费7元。结果两套方案均遭普遍反对。

  南京地铁票价初定下月听证 市民多接受2元票价

  2004-12-28 10:28:36推荐本稿短信订阅 pageCon();

  作者:刘泱 吴叶青

  (来源:金陵晚报)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