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诺贝尔贡献奖”与学术浮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6:16 新民晚报

  11月底,从第42届世界传统医学会议上传来消息,5名中国人获得“诺贝尔贡献奖”。据悉,这5名中国人曾向国内组团者交纳巨额费用,而世界传统医学会议主办方有关人士称,大会根本未颁发这些奖项,只向与会者颁发了一些带有“诺贝尔”字样的捐赠证书和参会证书

  读罢这则新闻,笔者心中有一种难言的苦涩。这个被“炮制”出来的“诺贝尔贡献奖
”,绝不仅仅是一出可笑的闹剧,令人忧心的是:类似这样的“荣誉”在我们周围还有多少?

  随着科学知识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价值凸现,各级政府、单位对获得科研成果的研究者都倍加重视,并给予厚遇。本来,“学术热”是好事,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论证,学术浮夸风也愈演愈烈。一些协会、机构将奖项和头衔当做一种“软性资源”,通过“开大会”、“拉赞助”等方式胡乱派发,一些所谓的“研究者”的“学术成果”严重失实。

  出现“诺贝尔贡献奖”,正是与学术界存在的好大喜功现象有关。比如,此次获得“诺贝尔贡献奖”的这5位,他们真正的“贡献”,就在于为某一会议捐赠了大量的经费。他们的获奖,根本与“研究成果”无关,这样的奖项只能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可是,“花瓶”却能吸引来不少崇敬的目光,受到顶礼膜拜,比如报道中说,有的“诺贝尔贡献奖”获得者已经陆续在当地举办了“庆功会”。

  “诺贝尔贡献奖”闹剧告诉我们,要正视当前学术研究成果与荣誉的膨胀与贬值现象。考查人才,应多看其工作绩效,少看头衔和名号,决不能让“躺在功劳簿上享福”的现象泛滥成灾。这一闹剧也同时提醒我们:加强学术打假刻不容缓。

  京华时报(单士兵)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