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职务职级改革促进公务员职业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8:08 新京报 | ||||||||
作者:杨波 全国人大审议的公务员法草案,对公务员职务职级划分将作较大调整。从职务设计上,将建立多元化的公务员职务发展途径,对法官、检察官、警察、海关及外交机构公务员设立相应的职务和职级,在非领导职务中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执法职务,同时增加级别数量。这是促进公务员职业化改革的有效措施。
十年多来,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突出问题是公务员的职业发展阶梯过于单一,导致专业性人才流失等问题。人事部对1998至2002年21个部委抽查的结果表明,流失本科以上公务员1039人,占同等学历公务员总数的8.8%,经济、法律、技术等部门流失的尤其多。公务员法草案对职务职级的改革有助于解决这些难题。 一是促进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分类管理是公务员管理的国际潮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机构改革的推进,使综合管理类部门和岗位相对减少,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公共服务类岗位大量增加。根据职位的性质、特点划分职位类别,增设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职务,单设法官、检察官职务,有利于依据职位的特点进行更科学的管理。 二是促进公务员的专业化。近年来,我国公务员中专业技术岗位和行政执法类岗位增加,即使综合管理部门对公务员的经济、法律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质检、知识产权管理等岗位需要对国内外技术发展的理论和实际状况有充分的了解。有的政府部门担负着对全国某方面宏观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订立,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远远大于一般企业。政府不是任何人都想进入就能进入的待遇优厚的地方,只有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才能胜任公务员工作。 三是公务员职业发展途径多元化的激励功能。在非领导职务中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和行政执法职务,增加级别数量,建立新的职级,可以拓展公务员职业发展的空间,打破单一的“官本位”取向,有助于稳定现有优秀人才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 公务员职业化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内部管理,职务职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更加合理的制度安排,达到公共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助于政府进一步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行科学行政和依法行政。比如,当前行政执法队伍存在突出的问题:机构设置过多,重复执法;队伍庞大,普遍超编,人员素质较低,许多执法人员执法粗暴;各地执法机构审批制度不规范。将行政执法类岗位区分出来,有利于更好地激励和约束一线执法队伍,更好地履行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 当然,公务员职业化改革不是一部公务员法所能完全涵盖的,还要有相应的配套和细化措施,兼顾高标准、规范性与机制设计的灵活性,进一步完善和探索:一是抬高公务员“进入门槛”,坚持“凡进必考”,加大进入难度,提高公务员的素质;二是根据职位需要建立弹性化的工资制度,不完全与行政级别挂钩;三是设立领导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限,即担任领导职务达到一定年限不能晋升的就转任非领导职务,为年富力强的公务员创造干事业的空间;四是对近年来地方性的公务员改革措施(如“廉政保证金”)进行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