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天安门”撑起了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5:58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马廷刚(山东市民) 据12月29日《重庆时报》报道,今年落成的重庆忠县黄金镇办公楼群,竟然修成了“天安门”城楼的样式!这栋耗资400余万元的仿古建筑气势不凡,门前的台阶有6层111阶。当
又是滥用民脂民膏大修豪衙之举,简直令稍有良心的人都要出离愤怒了!当然,此举绝非空前,恐怕也亦非绝后。据11月24日《北京青年报》报道,陕西某镇政府在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的情况下,依然花费280多万元修建了一栋豪华办公大楼,镇领导办公室更像是总统套间。如此“豪衙”不仅加剧了镇财政危机,还拖欠施工方包括工钱在内的施工款150多万元。时下不但在那些先富起来的地方,竟然连某些工资都发不出来的贫困县市都竞相刮起了奢华风,有人形容为“真皮座椅老板台,电视电脑随时开;电话手机双加料,传真数码更风采;糕点水果纯净水,空调恒温春常在”。 黄金镇有关领导不顾当地财力寅吃卯粮,也要铆着劲儿大兴“天安门”,恐怕并非是名利情结作怪,而是浓得化不开的权力情结在作祟。众所周知,天安门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称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而改名天安门,含“受命于天”和“安邦治民”的意思,至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当地有些领导之所以大建“天安门”,看重的也许是天安门所生而具有的威严和气象万千。在这些地方官员的眼里,办公身坐“天安门”,整天出入“天安门”,极大地满足了自己的某些不健康的心理和癖好,这岂是浅薄层次的“名利情结”所能形容得了?谁还能指望他们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吗? “天安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象征意义,而且被某些官员大肆仿建,某些人民公仆的形象也就日趋降落,社会阶层的鸿沟将被这些权力象征建筑撑得越来越大。一个公平、公正、健康与和谐社会的成型之日也就显得任重道远。人民公仆为人民,当人民公仆没有了良好的道德意识,没有了对民意的敬畏,是很可怕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