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部委发言人 刘建超:两三年没说"无可奉告"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6:59 中国新闻网 | ||||||||
国务院新闻办前天首次公布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新闻发言人联系电话,昨天下午3时到4时,记者拨打了其中部分电话,均未能直接找到新闻发言人。但通过接听电话人员联系,两部委新闻发言人接受记者采访。 两部委新闻发言人接受专访
记者所拨14个部委电话中,除4个部委无人接听外,其他电话均由新闻发言人助手或者其下属部委办事人员接听。不过,通过下属部委的联络,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和教育部新闻发言王旭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表示对国新办的做法提出肯定,另有两个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助手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部分部委要求核实记者身份 昨天下午3点多,记者根据国新办公布的联系电话拨通了部分部委,水利部、司法部、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要求记者发正式采访的传真,其中一些部门还要求传真记者证复印件,核实身份。 另外,审计署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拒绝了采访,他们认为和部委信息即审计工作无关的内容,可以不接受采访。 司法部新闻办有关人士在接到记者的电话时称,对外公布的并非发言人本人电话,而是新闻办事机构的电话。他表示,由于临近年底,部委工作比较忙,难以确定新闻发言人何时能接受记者的采访。 不公布手机号码也能保持信息畅通 文化部和水利部的新闻发言人助手均在电话中向记者表示,即使不能直接联系上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所在的宣传信息部门也将保持信息畅通。 文化部宣传信息处的陈姓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文化部的新闻发言人目前在内蒙古挂职训练。她说,现在由宣传信息处的其他工作人员承担与媒体沟通的工作。“如果有需要披露的部门信息,我们可以联系上他。”这位工作人员说。另外,文化部也有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构,机构中也有专人与各大媒体的记者保持联络。水利部宣传信息处的李姓工作人员则认为:只要保证信息畅通,并不需要公布新闻发言人的手机。“如果出现汛情等突发事件,水利部有值班电话,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达。” -专访发言人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称公布电话号码后感到更多的责任 新京报:昨天国新办将发言人办公室的电话公布之后,你有没有感到压力更大了? 刘建超:我们并不觉得会有什么压力,而是感到更多的责任。作为外交部的新闻发言部门,我们一方面需要向国际社会提供中国外交的政策、立场和主张;另一方面,还需要向国内公众介绍我国的外交政策、立场和主张。 新京报:我们今天拨打昨天国新办公布的电话是由发言人办公室接听的,而不是您本人,那么你们部门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的程序是什么样的? 刘建超:我们登出的电话是发言人办公室的一个处室的电话,不过,这也是我们发言人的电话。虽然由助手来接听电话,但是可以直接找到发言人本人。媒体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通过发言人来发布。 一般来说,媒体提出采访要求之后,我们会对问题进行研究,除非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一般都会很快就作出答复。 新京报:作为发言人,你会用“无可奉告”回答媒体的提问吗? 刘建超:“无可奉告”这个词不是不能用,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用,但是要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因为,作为发言人,有责任向公众和媒体提供信息,要尽可能地向媒体提供信息。据我的了解,在我们外交部,至少有两三年没有用过这个词了。 新京报:许多媒体的记者希望,在下班之后,也能找到新闻发言人,因此他们建议能否公布发言人的手机,您认为有没有必要? 刘建超:我觉得公布手机号码是有必要的,但不一定是发言人本人的手机号码,公布助手的手机号码,也能起到沟通作用,如果需要,助手还可以直接找到我们本人。 我们新闻司在去年就公布了一部手机号码。我觉得,目前我们外交部的这种方式完全能够满足媒体采访的要求。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称发言人应该随时面对记者 新京报:发言人名单公布,包括您所在机构的电话公开后,有没有感到压力? 王旭明:没有什么压力。相反我认为这样的举措非常好。国新办赵启正主任也说了,新闻发言人不仅应该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而且应该随时面对记者。 新京报:如果第一时间联系不上您,如何保证信息的畅通? 王旭明:我们新闻办公室有专门人员接听来自媒体的电话,他们有一个核实信息的过程,然后将相关的信息记录,随时会向我汇报。 新京报:有很多记者希望公布发言人的手机,您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 王旭明:应该说公布手机号码是更理想的目标。但现在要考虑到很多现实的因素。如果公布了手机号码,可能会遇到一些不是记者的人来询问不相关的问题。新闻发言人有自己的职能,不是万能的,没有必要接一些政策咨询或解答的电话。说到这里,我认为各个部门的各个相关电话都要公布,让老百姓在第一时间能找到对应的部委。 新京报:您认为现在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完善确立的时候,中国的新闻发言人还能说“无可奉告”吗? 王旭明:尽可能不用,尽可能少用。 新京报:担心自己在回答记者问题的时候出错吗? 王旭明:新闻发言人也是人。也会出错,包括对政策的不熟悉导致回答上出现偏差。我认为及时更正是个很好的方式。还有,要努力积累与工作相关的政策和业务知识。 新京报:作为新闻发言人,在面对境内和境外的媒体记者,有什么不同的对待技巧? 王旭明:我们是一视同仁。境外记者只要通过一定的工作程序、合法的途径,我们都会接受采访。 (来源:新京报;作者:郭晓军宋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