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济南名泉办完成保泉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7:32 齐鲁晚报

  市区划定保护区绿化南山养水源

  局部地下水停采泉水引蓄白云湖

  本报济南12月29日讯(记者吕华远)今天,济南市名泉办历经5年时间编撰完成的《济南名泉保护战略规划及其对策》课题通过了专家评审鉴定,该课题在保泉规划、保泉措施等
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对于政府部门实施保泉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市区泉水划定保护区

  依据“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审慎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以市区四大泉群为重点,分为泉水绝对保护区和相对保护区。绝对保护区包括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和黑虎泉四大泉群,共有泉眼90处,在该区域内,必须严格遵守《济南市名泉保护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应明确规定:禁止开挖10米以下深基础地下工程;禁止建设有碍名泉观瞻的建(构)筑物,确需建设的,要与泉水景观相协调,高度不得超过9米;严禁开凿水井并封闭所有自备水井。

  相对保护区划定范围为经十路以北、高架路以东、明湖路以南、历山路以西,在这一区域内,严禁挖掘15米以下的深基础地下工程,挖掘10米以下深基础地下工程的,必须进行地下物探并组织专家论证;严禁开凿新井,封闭自备水井,经批准自备井严格限量开采。

  南部山区重在“保源”

  济南南部山区的泉域面积约为1200平方公里,分为泉水补给区和重点渗漏区。在泉水补给区,可以采取绿化保泉和拦洪蓄水措施。据专家论证,南部山区泉域内若全部实施绿化造林,绿化覆盖面积达60%以上,每年可增加蓄水能力4亿立方,其中至少有1.5亿可直接补给市区泉群,按照泉水每日正常喷涌量30万立方米,除去人工开采因素,增加的补给量可以恢复泉群常年喷涌。在政策上,要对南部山区乡、镇、村实施退耕还林。南部山区现有大中小水库70余座,塘坝280余处,均淤积损坏严重,若能修复并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型拦洪蓄水工程,每年可减少水土流失94万吨。

  济南南部山区的泉水补给区内分布有24个重点渗漏区(已消失4个),分属玉符河、泉泸河、大辛河、兴济河等流域。20个重点渗漏地段总面积41.91平方公里,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为0.79亿立方米/年。目前,重点渗漏区内存在一些无规划的养殖业、开山采石、违章建筑、垃圾污水遍地等现象,对地下水质造成威胁。因此,在重点渗漏区内,应禁止畜牧养殖业、封山育林、涵养水土,慎重开发建设。西营、锦绣川等乡镇的森林覆盖率已达55%以上,应利用南部山区现有的泉水资源,营造高标准的泉水风景旅游保护区。

  停止白泉地下水开采

  在最近40年中,济南市的日均地下水开采量增长了近10倍,而平均地下水位下降了近6米,对地下水的超量开采成为制约泉水喷涌的首要因素,因此,调整城市采水布局,最大限度减少地下水开采已成当务之急。东郊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0万立方米,其水源地建在白泉泉群上,根据多年地质水文监测,白泉泉群与济南市区泉水为同一水脉,互相影响制约。白泉泉群区域是城市近郊难得的大片湿地,应在3年内停采白泉地下水。

  有专家提出,在不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的情况下,可以加大济南西郊水源开采,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西郊水源地抽水试验,对这一论点进行科学论证。

  引泉水蓄章丘白云湖

  正常年份,济南市区群泉涌流量达到30万立方米,章丘百脉泉达60万立方米,但这些优质的天然泉水却一直得不到充分利用。实施泉水先观后用,就需要防止泉水污染,疏浚泉水径流渠道。济南泉水绝大部分注入小清河东流,章丘泉水绝大部分沿绣惠河注入白云湖,因此,白云湖是蓄存济南、章丘泉水的最佳之地。白云湖现有面积1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米,可蓄水3600万立方米。这样的蓄水、输水不占用土地,不重新挖掘沟渠库塘,经济上节约可行,直接效益巨大。

  另一蓄水方案是借用黄河河务局废弃的沉沙池,以及北园、华山镇的湖塘、洼地、沟渠等蓄泉水。这一带在历史上就有面积很大的华阳湖,与大明湖相连。目前,正在建设华山、鹊山和黄河旅游风景区,使之水系相连。此处靠近市区,泉水返回利用的管网近,循环快。

  专家组今天对《济南名泉保护战略规划及其对策》这一课题进行了评审鉴定,肯定了其内在的价值,认定其具有可行性。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