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苏州明年将成我国首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城市(2)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0日07:39 现代快报

  苏州大学一位经济学家分析认为,苏州的产业结构75%是工业,第三产业仅占20%。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的第三产业比重高,百姓收入一定高。工业增长带来的GDP增加值仅30%是职工收入,60%是税收、折旧和利润,因此尽管工业增加值巨大,但老百姓的收入不一定高。

  今年初苏州市政府曾经下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腾飞的决定》。今年更是该市实施富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预计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8元,比上年增长16.8%。而在刚刚敲定的2005年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中,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12%,力争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力争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劳动就业岗位25万个。

  深刻领悟不图一时之快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葛守昆表示,苏州“新制”,映射出江苏省对于地方执政能力和目标的转换。“从‘九五’期间的‘强省富民’,到后来的‘富民强省’,再到现今的‘富民优先’,这是地方政府执政目标的变迁。”

  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夏永祥教授指出,苏州宣布进入“小康”对于老百姓肯定会有几方面的好处,首先就是提高收入,社会保障和福利将会更加完善和到位,再就是就业率将会大大增加,环境保护、文化发展等都会有一个质的提高。此外,还会给苏中、苏北乃至全国一些发展中地区带来示范意义。同时苏州城市的魅力更会大大提升。

  “尽管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小康社会’标准,但是一个城市宣布进入“小康社会”还是应该深刻领会“小康”的内涵,不能只图一时之快,也不能只顾城市繁荣,更不能只重这个结果。”一位经济界人士如此忠告。

  专家解读

  三大难关,苏州如何突破

  根据已经统计出的数据和2004年8月20日发布的《2003年苏州市社会发展评估报告》,可以发现,对照《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4大类18项综合指标苏州市绝大多数达到时序进度,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就此,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州大学苏南发展研究院院长任平教授做了详尽的解读。

  问题一:根据统计数据,城乡居民增收速度偏低。

  解读:苏州市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以前引进的几乎都是制造业,不像服务业利润那么高,而且几乎都是外商占了“大头”,本地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够强,看起来每年税收和企业盈利都是可观的,可是本地居民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好处。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和企业不断扩展,不少农民都失去了土地,农民在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创业和就业的本领,走进高收入阶层。

  问题二:根据统计数据,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偏低。

  解读:这是苏州面临的一个老问题,很多外资企业“头脑机构”几乎都不在苏州,他们很大程度上只是把苏州当成一个工厂,这就造成了苏州看起来企业一片繁荣,可是真正具有“自主产权”的却很少。今后在招商引资中应尽可能多地引进研发企业。

  问题三:苏州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15%,而江苏省制定的指标则是20%。

  解读: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首先是从硬性规定上予以完善地方法规,严格保护并加强规划,不能让房产开发商轻易地就把树木种植的地方挤掉;再就是保护好沿太湖、阳澄湖、金鸡湖、石湖等周边的树木,利用这些有利地形充分加大森林覆盖率。快报记者吴明明王彪

  新闻链接

  2007年,江苏全省将达到全面小康标准

  江苏全面小康领先全国13年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江苏“两个率先”的指引下,实现小康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2007年,江苏全省将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即人均GDP3000美元,比全国提前13年。

  排定全面小康时间表

  2003年初,江苏省信息中心出具的《加快江苏全面小康社会步伐》报告预测出全省13个市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表。其中,江苏各地区达到全面小康的步伐不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十五”末即2005年: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和镇江市率先进入全面小康;2015年之前:扬州、泰州、南通等市随后进入;2020年或以后几年:淮安和宿迁两市实现全面小康。

  2005年是“关键年”

  12月20日,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明年是江苏实现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关键之年,经济工作的任务非常繁重,还可能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难。全省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优势强的地区要克服自满情绪,困难多的地区要克服畏难情绪,以抢抓机遇的思路,创新破难题的办法,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更加谦虚谨慎,更加求真务实,更加埋头苦干,保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年度目标任务。

  “小康之路”与江苏

  1979年邓小平首次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以“贫困”、“温饱”、“小康”和“富裕”来表明和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各个阶段。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使用“小康”概念。

  1983年邓小平视察苏州,广大干部群众的劳动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发小平同志用更加宽广的眼界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战略目标,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构想。这正是令江苏人深感自豪的地方。几十载如一日,7000多万江苏人挥洒汗水、激情探索小康路的历程与成就,无一不在生动地印证着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巨大影响力。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在新世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2004年在江苏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上,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以及省市县区的列席人员,均收到大会印发的《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进程检测资料》。这是江苏省首次采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对全省及各市发展水平进行测评。快报记者郑春平

[上一页]  [1]  [2]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