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策划-公共期待:期待公共利益的实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03:22 燕赵都市报 | ||||||||
很快,2005就要来到眼前。日历的翻检至多是一个历时性的变化,而岁月的流逝却可能让我们感觉到类似于万水千山般的心理跨越。这种驻足于岁月门槛前的临界状态,其实就是一代人的心史。 以本报而言,即将过去的2004年,在延续一贯的激浊扬清和关爱弱势宗旨的同时,我们更把目光投射到对于公共利益的持续关注上。
何为公共利益?民生问题当然是最大的公共利益,由此衍生的城市安全、社会保障、环境诉求、财产权益、和谐发展、文化空间……等等,这些与每一个社会个体密切相关的利益,往往可能成为最大的全社会都关注的公共利益。惟其是个别的,所以是整体的;惟其是一时的,当然是永恒的。 公民主张自己的权利,是为个人维权,同时也使得我们的社会日渐充盈着平等和理性的气息;而媒体的持续关注,因其上升为人们的共同关注,则演变为代表最大多数人群的公共利益,最终,将可能切实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进程。 我们期待,不同利益取向的人群不同意见的顺畅表达。在成熟的现代社会,公共表达空间已经成为民众参与城市决策、表达利益的重要载体。平等对话、理性主张是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鲜明的特征。 我们还期待,不同利益间的调和平衡以及主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种意见表达纷繁复杂,有的能呈现出一些简单轮廓,有的往往模糊无序;媒体固然不可能廓清迷雾,但也责无旁贷地成为了相关各方平衡利益的公共平台。 12月6日,台湾学者龙应台在深圳《谁的城市谁的家》演讲中认为,城市应该有公共论坛,让各种意见、观点、诉求等都表达出来,然后提供给决策者去筛选、定夺,最后由政府官员去执行。其实,这里所谓的公共论坛,同样应该是公共的表达空间、公共的意见平台,让各个层面的人群在政策决策过程中顺畅表达自身群体利益的声音。 大众的媒体往往能够完成这样的公共表达,并且,在服务大众的过程中,也逐步完善自己的品格。 我们这里勾勒的,至多是华北大平原上一个普通省份的生存样态。努力和抗争、泪水和微笑、公众福利的诸多进步和诸多不足,等等等等。这使得我们的勾勒足以成为一个标本,具体而微的标本。这样的标本,会为我们的公民社会增添许多鲜活的原生态的活体,以见证社会的巨大变迁、巨大进步。 一个喧闹于城市广场的活动,一场精彩于剧院礼堂的演出,一个城市治理方面的建言,长时段对于城市基本公共安全的关注……我们在认真地言说,我们在真诚地书写,所有的言说和书写在燕赵大地乃至全国各地得到的回馈,都会使我们信心百倍、更加理性和充满责任感。 在眼下这个意兴遄飞的大时代,对于最广大民众利益的超强关注,将使得报纸在广阔的社会层面具有了公信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记录历史表情也好,见证社会风云也罢,我们的追问,已经天然的带有公共的脉动,正在接近那个永恒的公共利益。 (涂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