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挣扎在男性躯壳里的“女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07:30 大众网-生活日报

  在省城千佛山路一家咖啡馆里,坐在对面的小贾细眉细眼,瘦削的肩膀看起来弱不禁风,未曾开口说话一抹红晕先“飞”上双颊,柔声细语中透出丝丝体贴、细心。这般楚楚可怜的俏模样怎能与七尺男儿画上等号呢?

  午后的阳光打进落地玻璃内,照在他充满忧郁的脸上,刚进门时的紧张感在这温暖里慢慢消散。小贾羞涩的目光在记者脸上停留片刻立即挪开,向窗外望去,然后他慢慢开启了
神秘、冰封的心门。

  像小贾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属于“异类”,他们经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他们徘徊在社会群体之外。记者分别采访了心理学专家与整形外科专家,从其成长历程进行了一场心理大剖析。

  童年:自卑“假姑娘”

  “我1984年出生在吉林省舒兰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我对父亲的记忆仅限于一个模糊的印象,在我3岁还不怎么记事时,父亲就患胃癌去世,因家境困难,年轻的母亲改嫁走了,我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带大”。

  没有父母的孩子,在同龄的农村孩子眼里是个“异类”,小贾时常遭到村里调皮男孩子的讥笑、欺负。“看到小朋友们都有父母陪着,这让我很早就知道什么是自卑”。

  小时候的小贾很瘦弱,与男孩子不合群,倒与女孩子打得“火热”。跟那些泥里滚沙里爬的皮小子相比,小贾更显“另类”。他爱干净,动不动就哭鼻子,喜欢和女孩儿们一起跳皮筋,村里的人称赞他像女孩儿一样听话、懂事,于是,“假姑娘”这个外号就叫开来了。怎么看都像女孩儿的小贾让爷爷十分犯愁,为了改掉小贾“女里女气”的走路姿势,爷爷打他的腿、呵斥他,最后,女孩儿样没改掉,小贾却瘸着腿不会走路了,爷爷拿他没办法,只好随他去了。

  【专家解析】

  济南市中医医院心理保健专家陈家骅教授:童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格形成阶段,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小贾由于自卑,脱离了男孩子群体,而作为女孩子的行为又受到众人夸奖,这就造成他潜意识里向往女性性别,从而在心理上认知了错误的性别认同。

  省千佛山医院整形外科专家刘瑞鸣教授:从临床分析,易性病患者多是先天原因造成,与人体基因有关,与后天养成的关系并不大。而且目前科学还没有解开其病因之谜。

  青春期:辍学初恋

  走过自卑与苦涩的童年,小贾终于升入初中。然而,随着爷爷奶奶年龄的增大,家庭条件更加步履维艰,初一只上了一半,小贾就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其实我很喜欢上学,而且成绩也不错,但没有办法,”回忆起从前,小贾眉头绞在一起。

  辍学,对于原本指望通过上学走出小山村的小贾,打击是“毁灭性”的。为了给孙子寻个“出路”,也为了扭转他的性格,爷爷给他寻得一份最像男孩子的职业——学修车。

  对于学修车,小贾形容那是炼狱般的生活。那时的小贾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初恋的萌芽就在这段苦日子里悄悄破土而出。原来班上的一个男孩经常到修车场找他玩,渐渐的,小贾喜欢上了这个高大、有一副宽厚肩膀的男孩,“他给我安全感,和他走在一起我就感到很幸福”。

  【专家解析】

  陈家骅教授:青春期到来之后,对异性的爱自然而然地产生,小贾也不例外,但由于童年时期已经认同自己的女性性别,他爱的对象也就自然地指向男性。青春期的小贾对女性性别的认同还没有固化,如果通过心理治疗或许有扭转的可能,但他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错失了这一扭转性别认同的大好时机。

  刘瑞鸣教授:小贾的情况属于典型的易性病患者,并不是同性恋。这种病药物、心理治愈的可能性不大。“只有逼迫医生拿起手术刀,让其心理与生理达到一致。”刘教授说。

  青年:压抑自杀

  在不知所措中,他捋了捋披在肩头的中长发。“你为什么留长发?”小贾告诉记者,因为禁不住那些花花绿绿头饰的诱惑。每当说起自己被人误认为是女孩子的经历,小贾都掩饰不住心底的喜悦。他觉得大家更愿意以女性接受他。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如花的年龄不能如花地绽放,他不能像正常女孩一般恣意打扮,只能尽量选择中性的服装,小贾对此颇感遗憾。“打从灵魂深处就是女人的我,上天却给了一副男人的躯体,我终究无法摆脱外在现实的枷锁”。

  “每天早晨醒来,我都问自己究竟是男还是女。”记者真切地感觉到他内心难以言表的苦楚。“打从灵魂深处就是女孩的我,去男厕所自己感觉不自在,理智又告诉我自己是男性,去女厕所肯定不行”,上厕所、洗澡,这些对一般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让小贾左右为难。

  然而,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旁人的歧视,“男不男、女不女的,做人妖去吧”,听着刀锋般的话语,看着别人异样的目光,他只有低下头默默地忍受。

  内心的压抑,旁人的冷言冷语,让小贾在痛苦中挣扎,有几次,他拿起刀片划向自己的手腕,想彻底告别这个没有欢乐的世界。但老天又像在眷顾这个可怜的“女子”,每次都被好心人救起。

  【专家解析】

  陈家骅教授:此时,小贾心理上对女性性别的认同已经固化,就像宿命一样难以改变。心理与生理的不一致,让小贾徘徊在社会边缘,无法融于社会群体,而小贾又找不到突破的“出路”,他内心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刘瑞鸣教授:易性病患者要承受社会的歧视、家庭的不认同以及身心的煎熬。许多患者就通过身体上的痛苦减轻精神上的压力,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正常人尤其不要歧视他们。

  未来:变性幸福

  记者问他,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小贾脸上的红晕更红了,“高大,有安全感,安全感对女孩子特重要”,小贾脱口说出。

  “如果谈恋爱,我会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对方,爱不需要隐瞒”。小贾告诉记者,他想要一个相对正常的家庭,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他要成为一个“正常”女人。

  “如果我的寿命是80岁,我情愿只活40岁,只要每天都是快乐的”,小贾说,他想变性并不是为了结婚,就是想获得幸福和快乐,他不想在压抑、痛苦中慢慢老去。

  2003年,经过深思熟虑,小贾决定变性。整形医生见过小贾后都认为,无论是内心和外在条件,他的情况都是较合适的。

  然而,小贾打工每月收入只有500元,要他一下拿出几万元的手术费是不可能的,这成了小贾追求幸福路上难以逾越的大山。“我今年20岁,正是实施变性手术的黄金时期,再过几年,错过了最佳时机……我将一辈子与痛苦相伴”,小贾对此十分着急。

  此时的小贾是多么希望有人帮他走出心灵的“沼泽地”!

  【专家解析】

  陈家骅教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是想通过变性,彻底解脱心灵上的压抑,获得幸福和快乐,任何一个人都有争取幸福和快乐的权利,而他想获得幸福和快乐必须要把自己成为一个女人作为前提。

  刘瑞鸣教授: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手术风险以及术后恢复情况上看,易性病患者并非做了变性手术,未来的生活就一帆风顺。其实有许多患者做过手术后,其心理压力并不能减低,却要经受身体上更痛苦的煎熬,因此并不建议小贾做变性手术。

  社会警示

  正确引导性别定位

  男就是男,女就是女

  陈家骅和刘瑞鸣两位专家提醒说:家长切忌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抚养孩子,现在的家庭和以前不一样,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男孩长得漂亮就装扮成女孩来养,喜欢儿子就把女儿打扮成男孩。因为人类对性别的认知是从2-3岁开始的,因此家长们的特殊爱好往往会对孩子造成不良诱导,有可能造成孩子的性别障碍,成为易性病患者。

  目前,教师队伍性别的比例失调,幼儿园里只有阿姨,小学校园里也是女教师占大多数,也容易对男孩子的性别认知产生误导,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男孩子,容易阴柔有余阳刚不足。孩子长大后,即使没有易性的要求,但这种阴盛阳衰的心理也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希望有关部门对此加以重视,由比例适当的男老师担当幼教工作,让男孩女孩都有性格参照,从而正确引导性别认知以及性格培养,而不至于偏离“方向”。编辑:解西伟【发表评论】 【


 
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